(来源:新华日报)
芯片电磁兼容检测场景搭建
动态性能检测场景搭建
车载音频广播接收机的射频一体化测试平台
北三民用区域短报文终端抗干扰测试系统环境
专家答疑互动交流
探讨交流
产品检测获国外客户肯定
集成电路产业检企对接会上企业代表提问
位于南京浦口的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里,一架架测试机迎“风”而上;在无锡召开的江苏省先进通信产业检验检测联盟成立大会上,一张覆盖全省的先进通信产业协同网络悄然成型;2025年“世界认可日”江苏省主题活动现场,省先进通信产业检验检测联盟发布的五大应用场景案例,彰显出的技术突破成效引发行业关注……从政策布局到实践落地,从技术攻关到产业赋能,“检验检测联盟”这一新载体,正为江苏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劲动力。
今年以来,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省市场监管局”)创新检验检测服务模式,在低空产业链、先进通信产业链试点引导优势机构牵头建立检验检测联盟,建立技术专家团队,开展课题研究和资源共享,不断深化检企供需对接服务,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检测解决方案。
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
联盟让资源“活起来”
近年来,江苏紧扣1650产业体系建设,持续推动检验检测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今年,我省试点成立低空产业检验检测联盟和先进通信产业检验检测联盟。两大联盟的成立不仅是对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关于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要求的积极响应,更是江苏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关键一步。
——搭建低空产业检验检测联盟。为整合全省低空创新资源,发挥产业集群和协同创新优势,推动低空产业深度发展,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以下简称“省质检院”)在省市场监管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共同指导下,开始筹建江苏省低空产业检验检测联盟,联盟旨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构建高效互通的低空产业交流平台,优化低空生态产业链布局,助推全省及全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年5月9日,省低空产业检验检测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理事会在南京召开。会上,形成并发布《江苏省低空产业检验检测联盟单位检验检测能力清单(2025)》,整合我省低空领域专家学者创新资源,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打造高质量互融互通交流平台,发挥产业集群和协同创新优势,助力低空产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10月底,省低空产业检验检测联盟共有成员单位151家,所在地覆盖江苏省内12个地级市,还包括上海市、浙江省、山东省和广东省的相关单位,涉及低空制造企业、检验检测机构、认证机构、适航咨询服务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
——搭建先进通信产业检验检测联盟。为整合全省先进通信产业检验检测、科技创新、产业链和人才资源,发挥产业集群和协同创新优势,省市场监管局召集省内先进通信产业相关检验检测机构及产业链企业,成立江苏省先进通信产业检验检测联盟,为推动先进通信产业深度发展,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通信产业强省贡献力量。
2025年6月3日,省先进通信产业检验检测联盟成立大会在无锡召开。依托联盟服务平台,省市场监管局对联盟成员单位的设备、资质、服务领域开展系统性摸底,逐步建立并完善先进通信产业的检验检测能力清单,并标注各自擅长方向;推动联盟成员单位在产品、技术、大型仪器设备、行业信息等方面的数据信息和资源共享,促进联盟成员单位各项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合理配置,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省先进通信产业检验检测联盟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各联盟成员单位间资源集聚、信息互通、机制健全等优势,聚焦产业痛点精准发力,在服务产业出海、推进军民融合、保障电网安全、构建检测平台、创新测试方法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性成果,为先进通信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为什么选择这两条产业链进行试点?“以先进通信为例,其技术特性决定了从实验室到商业化的每一步都需要专业检测的支撑。检验检测行业作为产业技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先进通信’技术发展及产业链协同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省市场监管局认证检测处相关负责人举例说,检验检测行业通过标准制定、技术验证、质量管控、生态协同四大职能,成为破解产业难题的关键力量。
从精准对接到长效服务
联盟让企业“少跑腿”
“提供检验检测认证一站式服务,助力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精准检企对接,提升检验检测服务能力。”——这不仅是省先进通信产业检验检测联盟成立之初的工作目标,更是贯穿始终的服务原则。这一年,为将这一纸蓝图转化为生动现实,联盟始终步履不停,奋进在服务企业、赋能发展的征途上。
中东及东南亚市场强制要求车载DAB+设备认证,国内车企因技术标准差异及检测能力缺失面临棘手问题。省先进通信产业检验检测联盟牵头单位江苏省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及时组建团队进行项目攻关,发挥通信领域技术及人才优势,攻克阿拉伯语技术标准翻译难题,建立DAB+核心技术参数体系;首创OTA射频一体化测试平台,实现整机射频性能自动化检测;联动德凯、SGS等国际机构,推动“一次测试,多国准入”。完成40余款整车车型的中东认证,服务比亚迪、吉利等车企出海,年出口规模超20亿元。
“联盟这种创新的服务模式,解决了以前靠单家机构所不能够处理的问题。”省市场监管局认证检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企业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可能要跑很多家机构,现在联盟能够为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质量管理、检验检测、计量认证、标准法规等“一站式”服务,让服务“好又多”,让企业“少跑腿”。
省低空产业检验检测联盟与苏州工学院、南京模幻天空签约共建“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检验员”一站式培训基地,开展系统性、专业化的一站式培训,为我省无人机检验检测输送合规、专业、创新型人才;与南京南华航空产业有限公司签约江苏省低空产业检验检测联盟飞行基地,依托浦口高新区具有的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航空试验区,为联盟成员单位提供飞行测试空域……如今,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已成为联盟的“标配”。
值得一提的是,联盟不仅聚焦技术攻坚,帮助企业解决难题,更注重构建长效服务机制。
10月,省先进通信产业检验检测联盟举办“精准服务・质效赋能”集成电路产业检企对接交流会,共有47家企业单位参会。会上,多家企业代表结合自身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瓶颈,围绕芯片设计验证、先进封装检测、出口海外市场认证标准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问题;与会专家结合典型案例,深入解读国际技术壁垒最新动态,分享认证与质量管控策略,并针对企业提出的每一项需求,给予了专业、细致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解答与建议,实现了“需求精准对接、难题现场破局”的预期目标。同时,在省级联盟基础上,无锡市市场监管部门及时响应、同步建立“无锡集成电路产业检企对接交流平台”,推动服务机制常态化、长效化。
检验检测工作必须锚定高质量发展大局,必须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才能真正为产业赋能。下一步,省市场监管局将以检验检测联盟为载体,进一步深化检企合作共识,携手各方力量,构建常态化“检企对接进产业园区”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难点堵点问题。
从填补空白到标准突围
联盟让产业“加速跑”
在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无人机飞行安全成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抗风性能作为衡量无人机安全性与可靠性的核心指标,其测试设备此前只能依赖进口,面临‘价格高、周期长、功能单一’的困境,严重制约行业发展。”省质检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在筹建省级无人机质检中心时,敏锐察觉到国内检测能力与产业需求之间存在断层。尽管国家标准已对无人机抗风性能提出明确要求,市场上却缺乏经济、高效的合规测试手段。”
面对“有标准缺设备”这一行业共性难题,省低空产业检验检测联盟迅速整合资源,组建了以省质检院为牵头单位,苏州苏试试验集团等企业负责精密制造的联合攻关团队,汇聚产学研用力量,成功研发出“开放式多模态中小型无人机风洞测试系统”(简称风墙),该系统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实现了关键检测装备的国产化替代与规模化应用,填补了国内复杂风场检测设备空白,为行业提供“用得起、用得上、用得好”的高质量检测保障,赋能低空经济“安全可控”新发展。
目前,该系统已应用于京东、顺丰等物流无人机抗风认证及农业植保、应急响应等领域,显著提升飞行安全保障能力。风墙设备的成功国产化,彰显了联盟汇聚资源、协同攻关的实践成效,为全国检测装备国产化替代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未来,省低空产业检验检测联盟将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优化系统性能,拓展应用场景,为江苏打造全国低空经济安全发展与科技创新高地贡献力量。
实际上,省低空产业检验检测联盟自成立以来,通过整合多机构优势,聚焦无人机、飞行器、电力巡检等全场景,突破标准化滞后、质量管控难、安全认证复杂等核心痛点,不断优化低空生态产业链布局,以精准检测支持推动低空产业从研发到应用的全链条质量升级,助推全省及全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发展,往往标准先行。针对电力物联网设备动态性能检测标准缺失、电磁兼容性要求复杂等难题,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研制RFID标签动态性能检测方法,覆盖射频一致性、群读速度等指标;搭建智能库房管理工具检测场景,优化ISO 18000-6标准应用;开发电磁兼容自动化检测系统,提升芯片抗扰度评估能力,先后完成44个型号RFID标签入网检测,助力企业出口俄罗斯,发布国家标准4项。
这是联盟高度重视标准化建设工作的一个缩影。回望这一年,4月,江苏省低空产业标准化技术交流会举办,培育我省低空标准化人才,助力我省低空相关领域各有关单位开展标准研制。联盟牵头编制《低空经济典型应用场景评价规范》团体标准,致力于为规范低空应用场景建设提供统一的评价验收标准。9月,省低空产业检验检测联盟牵头申报低空地方标准4项,已通过省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标委会立项推荐,进一步发挥标准创新引领在促进低空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作用。
下一步,省市场监管局将持续深化检验检测与产业发展的协同联动,以检验检测联盟为载体,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更坚实的技术支撑,持续推动检验检测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