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人物(小说二题)
创始人
2025-11-28 05:20:27
0

(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插图:郭红松

补 课

  自称“理工女”的柳雨烟,下班后回到家里,规规矩矩接受父亲柳云天的“补课”,一眨眼就过去了半年。

  一直在中学教语文的柳云天,在春末体检时,发现长期的胃病变成了胃癌,于是动了手术,把胃切去了二分之一,原本健硕的身体,忽地瘦了一圈,国字脸拉长了,洪亮的声音也变弱了。他对女儿说:“我已办好退休手续,再也不能上讲台讲课了,唉。你妈55岁就退休了。假如你下班后没有别的事,就回家来陪我聊聊天。”那种近乎哀求的目光,让柳雨烟的心一颤,她说:“我……一定做到。”

  柳雨烟28岁了。从小到大,她就没离开过这座湘江边的工业重镇株洲,自然也就没离开过在中学教语文的父亲和教历史的母亲。也不知是什么原因,家庭过于浓重的文史气氛让她感到窒闷,书房里立着几架旧版和新版的文史典籍,墙上挂着父亲手书的唐诗宋词条轴,院子里的老梅树、梧桐树、湘妃竹,似乎都在说着另一个时空的故事。高考后,她成绩不错,填报的志愿是本地的湖南工业大学机械系,而且被录取了。

  爸爸问:“这虽是一所以理工专业为主的大学,但也有中文系呀,你怎么不填报?”

  柳雨烟说:“我是独生女,不能让二老总是有遥远的思念,故选择在株洲读大学,将来也好在本地就业。但我选择不读文史专业,是想让自己换一种生活方式,不再在故纸堆里钻来钻去。钢鸣铁响,炉火焊花,会让我更有激情。”

  爸爸叹口气,说:“这想法……好。只是可惜了我给你起的这个名字。”

  柳雨烟大学毕业后,顺利地应聘去了城北的轨道机车制造集团公司,先在车间当工人,再到机车研究所当技术员,这一干就是6年。上班穿一身蓝工装,戴一顶蓝工作帽,短发收拢在帽子里。下班了,换上一套素净的衣服,不描眉不涂口红,只是把短发梳理一下。

  父母供职的中学在城南的老城区,家也在城南的一条小街上,是祖上留下的一个老宅院。从城南到城北来回有公交车,但柳雨烟觉得太费时间,周一到周五都吃住在厂里,下班后回到单人宿舍,在灯下认认真真看技术书。到了双休日,如果不加班,她便回家去看望父母,其实什么事也不用她做,依旧是看技术书。院子里很安静,她常听见父母在轻声交谈中夹杂着叹息声……

  如今,柳雨烟只要没有加班任务,周一到周五的傍晚都会回到家里,双休日更是不出家门。

  柳云天说:“你陪我聊天,每次只浪费你45分钟,就一节课的时间。你也可以消解眼倦,到厨房去给你妈打个下手,做饭炒菜,也是舌尖上的乡愁,美。”

  其实,柳雨烟陪父亲聊天,总是她说得少,父亲的谈话像是讲课,双眼发亮,声音虽低沉,却很有力度。柳雨烟从最初的出于礼貌而频频点头,到渐渐敛声屏气,听得如醉如痴。

  柳雨烟记得父亲讲解晋人傅玄《杂诗》中“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的意旨后,又论析与太阳运行轨迹有关的字:“朝”的甲骨文形态从“日”从“月”从“木”,月亮未退,太阳隐于草木间,正是日月交替的时段;“早”的小篆字形是上为“日”下为“甲”,清代训诂学家段玉裁说“甲”为人头,即太阳升到一人高的时候;太阳升到最高点谓之“晌”,故有“晌午”之说;太阳西斜,下午3点至5点,叫作“晡”;太阳落山,谓之“暮”;天将黑,名曰“晚”。一堂课快要结束,他手一挥,说:“你们造的快速动车,再远的地方也可朝行而暮达,我很佩服!”

  柳雨烟说:“我们还在为它提速,要做到相隔千里远,朝出而暮归,回到出发点。”

  柳云天忍不住仰天大笑,说:“我拭目以待。”

  转眼就是深秋了,树叶上有了霜花。

  柳雨烟向父母辞行,她要和同事去出差试车,一星期后才能回来。她特意向父亲请假,丢下的课回来再补上。

  柳云天问:“是提速了的新车吗?”

  “是。时速达400公里。明早从株洲出发,近午到昆明,1000多公里哩。因要开一个科学技术研讨会,几天后再回来。”

  “爸爸明白了。假如不开会,车到昆明后,稍事休息即返程,可在华灯初上时回到株洲。”

  “对!”

  7个日夜,弹指一挥间。柳雨烟试车回来,正是暮色苍茫时。走出火车站,不远处的小吃一条街亮起了灯火,传来招揽顾客的奏乐之声,秋风吹来一阵一阵的香辣味。她的鼻翼有力地翕动起来,浑身的疲惫顿时消散。

  柳雨烟和同事们坐上大巴士,回单位去吃食堂备好的庆功宴,然后,她赶快坐出租车回到家里。迎接她的只有母亲一个人,父亲突然病重,住进了医院的监护室,任何人都不能进去探看。

  “妈,难怪爸的手机总关着,我每夜打电话过去,都是你用手机接的,你怎么不告诉我呀?”

  “你爸不让我告诉你,怕你试车分心。”

  柳雨烟忍不住大声哭起来。

  “雨烟,你爸是个很豁达很儒雅的人,他崇尚诗意人生的信条,我相信他会挺过来。他说你一直疏远语文而重理工,是他的失责,所以他在手术后,让你常回家陪他聊天,其实是为你补课。”

  “我知道。”

  “他说你回家后,让你去读他的备课稿,就放在他书房的桌上。”

  柳雨烟急匆匆走进了爸爸的书房,书桌上放着一张折叠的四方宣纸。打开来,毛笔写的行书很好看。是一副爸爸自拟的对联,题目、正文,从右至左,竖行排列。

  贺女儿雨烟参加试车,诗的远方,一念可达:动车千里而来,看棋岭晓霜,沐滇池午雨;高速一天可返,听建宁夜笛,品辣味乡愁。

  母亲说:“你爸没写注释,他让我告诉你:‘一念’者,表示时间之短。‘建宁’为株洲之古称,三国时东吴在此置建宁县。‘棋岭’,为株洲的一座名山。山中留有唐代刻着围棋盘的巨石。”

  “妈,你也在为我补课,谢谢。”

  “我不过是你爸的助手。”

  “等爸爸出院了,我要告诉他,此次试车到昆明,在可以自由活动的时候,我真的去了滇池,看细雨如烟,若有若无;去西山拜谒聂耳墓,轻抚刻着国歌曲谱的碑石,顿生一腔豪情……”

风云票社

  湘楚市是座千年古城,又因水路交通便利,工商百业繁荣,常住人口达数十万。

  古城的男女老少,在工作之余,最喜欢的娱乐项目是上戏园子看戏。口语里的戏园子,就是古香古色或时尚现代的剧院。

  本地的专业剧团不少,京剧团、昆曲剧团、湘剧团、花鼓戏剧团,有的剧团还有好几个分团,轮流在各个剧院上演老剧目和新剧目,总是座无虚席。剧团多,名角也多,本地献艺,也应邀到外地巡演。当然,外地剧团也常应邀而来,这里有如此众多的戏迷,哪一次不是满载而归!只是功夫要好,稍有失误,观众喝起倒彩来也会让台上人心惊肉跳。

  各个剧种都有自己的领军人物,这些大腕名角,又都有痴迷的追捧者,不但买票去剧院观摩,还会私下里一招一式、一字一腔地研习,自矜为票友。同尊一个剧种或某个名角的票友,便组合成票社,把业余生活过得有声有色。

  古城的票社有多少?不知道。票社是时聚时散的民间组织,又无须去民政局登记,不过是一群玩伴罢了。但此中人数多、声势大,常得到名角亲临指点演技的票社,人们还是耳熟能详的,比如风云票社。

  风云票社聚集的是一群京剧票友,追捧的是京剧团的谭派老生宫商羽。只要有宫商羽的戏码,票友们就会互相吆喝着买票进场,然后是一个“好”接一个“好”地叫得声嘶力竭,宫商羽不管如何都会打起精神来唱、做、念、打,直到剧终。因此,有人讥讽风云票社是“疯子票社”。社长雷宏生听了哈哈大笑,说:“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也是疯子,这才相配。”

  雷宏生是个码头工人,自小就爱看京剧,尤爱看谭派戏。宫商羽的爹是谭派名老生,儿子也是。雷宏生觉得宫商羽有很多地方胜过了他爹,比如《四郎探母》中《出关见母》一折,饰杨四郎唱“泪汪汪、哭出了雁门关”,他爹唱时拉一长腔,宫商羽改唱成急促的短腔。有人问:“雷爷,好在哪里?”雷宏生说:“此时此刻四郎探母心切,行色匆匆,唱长腔就显得悠闲,不合情理。”“雷爷,佩服,你是真懂戏!”

  岁月如流,雷宏生年届古稀了。宫商羽从18岁唱红,已是花甲之人,该退休了,便向剧团领导递交了退休申请报告。雷宏生听说后,立马领着几个人去拜访宫商羽,苦苦劝阻。

  “宫老板,你功夫扎实,还可以唱个十年八年的,你不能冷了戏迷的心。”

  “雷爷,我感谢各位多年来的呵护。我自感年岁不饶人,嗓子有时就吃力,只是你们看不出。《四郎探母》中《坐宫》一折,我唱‘叫小番’的嘎调要翻上去就不容易了,心里犯怯。”

  “宫老板,你放心唱,我们在台下观场哩,武捧和文捧都不弱。我想,剧团领导也不会让你退休,那会影响票房收入的!”

  宫商羽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初夏时节,古城忽然沸腾起来。

  北京和沈阳来了两个京剧团,加上本地的这个京剧团,在雨湖大剧院轮番演出谭派老生戏。北京、沈阳的谭派老生,为岳云岱和马行空,都只50岁上下,电视台的“空中舞台”多次现场直播他们演出的《失空斩》《李陵碑》《打渔杀家》等剧目。论辈分,宫商羽是师兄,出名比他们早。3个老生聚在一块,就有点打擂的味道。而且采用了一个新办法,先由三方拟定谭派名剧的戏码,各书于小纸条上,捏成小团子,摸到什么戏码就演出什么戏码。

  宫商羽摸到的纸团子上,写的是《四郎探母》,而且是第一场演出。

  雷宏生欣喜欲狂。宫商羽几年不唱《四郎探母》了,他们要好好过一回戏瘾!对于捧角,雷宏生胸有成竹。其一是动员本社成员多买票,要分坐几个区域的位子,每个区域集中坐十几二十个人;其二是在什么关键处叫“好”,不是瞎叫乱喊,声音要齐整要有韵味,这叫武捧。

  雷宏生看熟了宫商羽的戏,知道何处会出彩,但他特意交代,“叫小番”嘎调往上翻时,在“小”字出口时就要齐声喊“好”,声音要洪亮,要连续不断。至于文捧,票社中有多个笔杆子,宫老板演出前一天,先写文章发到微信群,介绍他的粉墨春秋,有什么绝活,得过什么奖,还要配上照片;当晚演出结束,马上把观后感写成文章和诗词发到微信群,趁热打铁,让舆论先声夺人。

  雷宏生特意打电话给宫商羽:“宫老板,你就铆足劲登台吧,湘楚城的戏迷们会为你摇旗呐喊,你尽可放心!”

  这一晚的《四郎探母》,果然光彩照人。主角宫商羽如明月当空,光华四射;配角表现不俗,如众星拱月,相映生辉。风云票社的票友们,分坐于各个区域,叫“好”声此起彼伏,如波涛相逐,惊天动地。

  当饰杨四郎的宫商羽在《坐宫》一折中唱道:“一见公主盗令箭,不由本宫喜心间。站立宫门叫小番……”在“小”字刚出口时,坐在正中头排的雷宏生便放开喉咙大喊一声“好——哇唔!”这是他与大家预约的信号,于是剧院各个区域也跟着叫起“好”来。原来“小”字后的“番”字,要笔直地喷射上去升至高位,称之为立音,但在一片叫“好”声中,谁还听得出来?更何况雷宏生的叫“好”,是最正宗的,“好”字带腔儿,字头、字腹、字尾一处都不缺,“好——哇唔”,提的是一口丹田气,韵味足,懂行的观众又为他的叫“好”而叫“好”,这场面真是八面威风!

  第二晚和第三晚的戏码,是北京和沈阳的两位老生,分别主演《失空斩》和《李陵碑》,到底是名角,都各有高招,让戏迷们得到了最大的愉悦。

  第二轮演出时,宫商羽忽然病了,由他的学生、30岁的谭派老生毕敬宫替代他出演《定军山》中的黄忠。雷宏生有些遗憾,但带领风云票社的老少爷们,视同宫商羽登台献艺,武捧和文捧照样做得严丝合缝,毕敬宫到底是出自名师门下,扮相俊雅,唱、念、做、打,颇有乃师风范,是个有出息的角儿。

  为期一个月的谭派戏集中展演,在戏迷的狂欢声中落下了帷幕。

  宫商羽写了一封致谢信,发在风云票社的微信群里。他说:第一晚演《四郎探母》,唱“叫小番”的那个“番”字,其实没有唱上去,是年纪大了嗓子不争气。你们用叫“好”声为我遮掩过去,旁人不知,我却有自知之明。故向剧团领导力荐小毕代替我出演黄忠及以后的戏码,他应该做到了不负众望。谢谢诸位多年来对我的抬爱!我已下定决心退休,但仍会去做培养青年演员和普及京剧的工作。我相信今后,你们会满怀爱心地呵护毕敬宫这一辈青年演员!

  雷宏生读信后,满眼含泪,禁不住大喊了一声:“好——哇唔!”

(作者:聂鑫森,系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湖南省作协原副主席)

相关内容

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
  本报讯(记者 骆倩雯)昨天,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北京市...
2025-11-28 05:50:24
108新线高速打通首条隧道
昨天,108新线高速首条隧道河东村隧道正式贯通。 本报记者 程功摄...
2025-11-28 05:50:20
保税维修展现外贸活力
近日,记者走进贝莱胜电子(厦门)有限公司的医疗设备维修车间,看到工...
2025-11-28 05:50:16
云南曲靖因地制宜提升产业能...
经济日报昆明11月27日讯(记者管培利、曹松)今年以来,云南省曲靖...
2025-11-28 05:45:38
LME期铜收跌36美元,报...
每经AI快讯,11月28日,LME期铜收跌36美元,报10940美...
2025-11-28 05:45:34
全民阅读立法 助力书香社会...
(来源:沈阳日报)转自:沈阳日报  新华社北京11月27日电(记者...
2025-11-28 05:45:29
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系统框架
(来源:新华日报) □ 成长春 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式...
2025-11-28 05:45:25
中国电信陕西公司:“十四五...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十四五”以来,中国电信陕西公司(以下简...
2025-11-28 05:45:21
金融活水赋能“智改数转” ...
(来源:沈阳日报)转自:沈阳日报  本报讯(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高...
2025-11-28 05:45:16

热门资讯

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本...   本报讯(记者 骆倩雯)昨天,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北京市交办第八批群众信访举报件46件(含...
108新线高速打通首条隧道 昨天,108新线高速首条隧道河东村隧道正式贯通。 本报记者 程功摄  本报讯(记者 李博)昨天上午,...
保税维修展现外贸活力 近日,记者走进贝莱胜电子(厦门)有限公司的医疗设备维修车间,看到工人们正对来自欧洲、东南亚等地的多台...
云南曲靖因地制宜提升产业能级 经济日报昆明11月27日讯(记者管培利、曹松)今年以来,云南省曲靖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
LME期铜收跌36美元,报10... 每经AI快讯,11月28日,LME期铜收跌36美元,报10940美元/吨。LME期铝收跌32美元,报...
全民阅读立法 助力书香社会建设 (来源:沈阳日报)转自:沈阳日报  新华社北京11月27日电(记者杨湛菲)2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
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系统框架 (来源:新华日报) □ 成长春 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破解发展不平...
中国电信陕西公司:“十四五”高...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十四五”以来,中国电信陕西公司(以下简称“陕西电信”)传承红色基因,坚守...
金融活水赋能“智改数转” 政银... (来源:沈阳日报)转自:沈阳日报  本报讯(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刘洋)寒冬蓄势正当时,智转春...
苏州工业园区强化金融赋能产业发... (来源:新华日报) 本报讯 (记者 孟旭) 近日,苏州工业园区举办“上市苗圃工程”“领军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