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本报讯(记者 石峰)“我深感自己的工作意义重大,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压在肩上。”这是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杨宜的心声。多年来,她始终将教育专长与履职实践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建议推动问题解决,以务实行动诠释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用心用情为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职业教育特别强调的是要为当地的区域发展服务。”杨宜说。为此,她提出《聚集政行企校资源,共建城市副中心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等系列建议,牵头成立北京城市副中心高端商务产教联合体,推动建成“通州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通过精准对接服务运河商务区、文化旅游区等重点产业园区需求,设立商务服务和文化旅游人才储备项目,为环球影城、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设施等重点项目定向培养高技能人才。她积极推动财经商贸类专业职教出海标准研制,牵头成立了中欧商贸物流合作园区产业学院,着力培养具有国际素养的高技能人才。“我们学校地处副中心,所以就要开放办学,就要按照副中心发展的需要来培养人才。”杨宜说道。
通州区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核心区域,杨宜带领学校京商文化研究团队,探索如何让“运河文化”从“历史遗产”转化为“消费动能”。通过深入梳理大运河商贸历史、挖掘非遗文化资源,结合环球影城文旅流量优势,形成了一系列专著、论文成果,推动了运河历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杨宜还主持策划“运河市集”等特色活动,创新开展“樱桃酥”等通州特色伴手礼设计与研学课程建设,升级运河文旅服务品质。
“村里‘三资’管理不规范,怎么防风险?”“农产品好但卖不出去,怎么拓渠道?”面对通州区部分乡村发展中的现实难题,杨宜多次带领学校师生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她说:“代表履职和高校授课的共通之处就是要真调研、实数据、深分析。”杨宜深入了解村民的急难愁盼问题,制定了《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服务城市副中心建设工作方案》。针对乡村“三资”管理薄弱问题,她统筹专业师资为乡村定制“三资”管理培训课程;针对农产品销售瓶颈,她组建专业团队为西槐庄萝卜打造直播带货方案。在杨宜的带领推动下,学校构建起“党建引领+专业赋能+品牌塑造+渠道创新”的全链条帮扶体系,推动对口帮扶的吕家湾村、耿楼村实现脱低目标,真正让“智力帮扶”成为打开乡村振兴之门的“金钥匙”。
从校园到田野,从会场到企业,杨宜始终以“为民履职”为初心,以“推动发展”为使命,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深刻内涵,也充分展现了人大代表的新时代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