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霍邱县青少年业余体校的训练场上,田径选手们正进行跨栏专项训练,他们脚上穿着专业跑鞋,手腕上戴着运动监测设备,还使用着体校去年新购置的智能化训练器材,这些现代化训练装备,见证了体彩公益金为基层体育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改变。
“这些装备全是体彩公益金资助的。”教练张运军介绍,近三年霍邱体校青少年体校累计获得公益金支持超130万元,彻底告别了过去“煤渣跑道、铁皮训练房”的艰苦岁月。
霍邱体校校长余红宾回忆,20世纪90年代,体校的训练条件十分简陋:“煤渣跑道扬起尘土,铁皮训练房夏热冬冷。”
“1999年,胡青还在霍邱县二中上学,同时也开始在霍邱县青少年业余体校进行拳击训练。”余红宾还记得胡青当时个子不高,但特别能吃苦。在2002年夺得省运会冠军后,胡青进入了省队。此后在国际、国内赛场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后来因伤退役后,胡青担任过安徽拳击女队主教练,现在在安徽省武拳中心办公室工作。
“过几天我就要去拳击国青队担任教练。”身份的转变让胡青对于体彩公益金在推动中国体育事业发展上深有感触。“我相信在体彩公益金的支持下,以后的体育基础设施会越来越好。”胡青表示,多年来,从后备人才培养、高水平人才引进,到改善运动员训练场馆与比赛、文化学习条件,再到为备战参赛提供科技助力、医疗保障,体彩公益金始终是运动员成长和青少年筑梦逐梦的坚实保障。而在公益金的支持下,安徽体育健儿将不断超越自我,实现一个又一个突破。
通过公益金支持的“苗子计划”,霍邱体校的“冠军谱系”不断延伸。从胡青到2015年世界龙舟锦标赛“三冠王”李倩,再到全运会拳击季军汪彪,公益金滋养的“体育基因”正在这里代代相传。
李倩的经历同样印证了公益金的重要性。李倩当时还在新店初中上学,被到学校选拔苗子的余红宾一眼看中。“当时她身高臂长,非常有潜力。”2008年,李倩由霍邱体校输送至马鞍山市水上运动基地联合培养,在2010年省运动会夺得女子皮艇组6000米冠军后,2010年输送至安徽省体工队,2014年进入广东省南海九江女子龙舟队,由皮划艇转入龙舟项目,此后在多项国际大赛中夺冠。李倩始终心怀感恩:“体彩公益金在训练器材配备和我们成长过程中给了我们很大帮助,为我们保驾护航,助力我们圆了冠军梦。”
据统计,2021至2025年,霍邱县体校共获得公益金资助386万元。资金重点用于训练升级、生活补助和赛事支持三大领域。霍邱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定期向社会公示资金流向,2025年上半年审计显示:器材采购占比52%、运动员营养补贴28%、教练培训20%。这种模式已成为安徽省县级体校的示范案例。彩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