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定制观察)
当红星美凯龙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缓缓展开,一组数据揭开了这家家居巨头在行业存量时代的艰难处境:单季营收49.69亿元,同比下降18.6%,归母净利润亏损31.43亿元,同比下降66.55%,前三季度累计关闭33家商场。这份成绩单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传统家居卖场在存量市场与消费模式变革双重夹击下的困境。
数据来源红星美凯龙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
细读这份财报,可以发现红星美凯龙正经历着转型阵痛。31.43亿元的归母净亏损中,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下降贡献了33.27亿元的窟窿——这既是房地产周期波动的直接冲击,也折射出家居行业与地产市场的深度捆绑之困。营收同比下滑18.6%至49.69亿元,背后是公司主动收缩建筑装饰等非核心业务的战略取舍,也是存量市场下租金单价承压的现实写照。
红星美凯龙召开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回应亏损问题
然而在这份充满寒意的财报中,仍有几簇火苗顽强燃烧。核心业务营业利润同比翻倍至约2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较去年同期激增11.7亿元至6.4亿元,自营商场出租率从83%提升至84.7%。这些细微改善暗示着,在资产减值背后,企业的经营基本面正在悄然修复。
面对困局,红星美凯龙开启了一场全方位的自救。其突围策略沿着三条主线展开:
首先是“断臂求生”聚焦核心业务。关闭33家商场的收缩战线,本质上是将资源重新配置到更具潜力的赛道。当传统家居零售增长见顶,电器生活馆、新能源汽车展厅、M+设计中心等新业态成为新的增长引擎。截至三季度,智能电器馆已布局150家,汽车业态覆盖44城,这些尝试正在重塑卖场的客流结构。
今年11月5日,红星美凯龙首家新车馆亮相西宁
其次是打造“商业生态共同体”。从二次元主题馆到宠物友好体验区,从独居青年解决方案到潮玩设计区,这些正在尝试引进的创新业态看似与家居主业若即若离,实则是为了构建更立体的消费场景。管理层提出的“3+星生态”战略(以家居、家装、家电三位一体为基础,升级为“家居+地产+供应链”及“食住行一体”泛家居生态),本质上是在复制商业综合体的运营逻辑——用高频消费带动低频消费,用体验经济对抗线上冲击。
最后是全链路的精益运营。三季度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分别下降18%和19.9%,反映出企业在节流方面的努力;与华为等科技企业探索智能家居合作,则彰显出数字化转型的决心。这些举措虽不能立竿见影地扭转亏损,却为企业在行业复苏时抢占先机埋下伏笔。
写在最后:
红星美凯龙的困境,既要忍受短期阵痛收缩传统业务,又要在新业态上持续投入换取未来。这种“带着镣铐跳舞”的状态,考验着企业的战略定力与执行魄力。
值得思考的是,当居然智家等同行选择深耕数字化时,红星美凯龙的业态融合之路是否代表了更优解?新业态的培育周期能否跑赢资产贬值的速度?这些悬念的答案,仍然有待市场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