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行海洋)11月2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外发布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均涉及行政机关未充分履职。案例显示,福建省福州市存在未成年人租赁机动车问题,检察机关依法提起公益诉讼。
福州市晋安区人民检察院在办理一起盗窃案件中发现,有未成年人多次使用自己的身份证及伪造的驾驶证在某租车App上租赁豪车,驾驶进入地下停车场后通过拉车门的方式实施盗窃犯罪。检察机关进一步走访调研20余家机动车租赁经营场所发现,机动车租赁行业存在门店经营管理不规范、网络租赁平台无法识别身份证、伪造驾驶证等问题。
经统计,2021年以来,福州市因未成年人租车引发的刑事案件共9件,涉及未成年人无证驾车交通肇事、利用租赁车辆结伙流窜盗窃并销赃、未成年人因租赁车辆损坏遭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晋安区人民检察院经核实认定,交通运输部门对辖区内的小微型客车租赁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福州市交通运输局未依法充分履职,对机动车租赁行业监管疏漏,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租车现象频发,损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侵犯社会公共利益。
2023年12月,晋安区人民检察院将该案上报福州市人民检察院,经指定管辖,晋安区人民检察院对福州市交通运输管理局以公益诉讼立案。12月27日,晋安区人民检察院向福州市交通运输管理局制发检察建议。
福州市交通运输管理局收到检察建议后,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机动车租赁行业规范整治活动,规范租赁性质车辆准入登记,督促经营企业加强车辆租赁申请核查,落实承租人身份证件查验。2024年6月30日,福州市交通运输管理局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小微型客车租赁管理的通知》,明确机动车租赁企业应将承租人身份证、驾驶证查验纳入租赁合同,与公安等部门建立协同监管、线索移送、违规企业黑名单等机制。
针对网络租车系统无法识别身份证、驾驶证的真实性与同一性等问题,福州市、晋安区两级检察院通过大数据分析列明12处关键风险点,推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及某租车App福州分公司确定网络租车系统身份核验功能升级方案。某租车App总公司根据方案启用了“双证核验+人脸识别”系统,设置了租车人员年满18周岁、经人脸识别与身份证件比对一致方可注册、身份证与驾驶证经系统核验同一方可申请租车、租赁人员需在交管12123App上核验电子驾驶证后方可确认租车等条件,有效堵住申请租车环节的未成年人租车、两证不统一、伪造驾驶证等重大漏洞。
最高检介绍,目前,该租车App已依托上述系统拦截未成年人线上租车申请2000余次,同时在行业内共享技术,带动全国超2/3的主流网络租车企业完成系统升级。
编辑 张树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