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陈琳)11月27日,国新办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解读《关于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进一步促进消费的实施方案》。消费产品与服务如何“适配”不同年龄、地域和生活习惯的消费者?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表示,《实施方案》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服务婴幼儿和学生群体方面,聚焦“健康成长”和“学习效能”关键需求。针对市场上相关产品还存在功能单一、质量参差不齐,甚至还有安全隐患等问题,企业应回归本质,解决真问题,在安全和细节上较真。《实施方案》中提出,将支持新型环保材料的研发应用,建立严格的质量标准体系,打造优质产品的目录。推动传统玩具文具和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促进行业发展安全透明化,产品设计韧性化、功能更“务实化”。
在服务老年群体方面,注重“实用便利”与“品质生活”有机结合。针对老年人普遍存在的行动不便、居家照料需求增加、咀嚼功能减弱、出门办事困难等痛点,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养老服务机器人、适老鞋服、易吞咽食品等产品研发,持续推进互联网应用及智能终端适老化改造。组织开展优质老年用品“惠老助企”行动,在当前已经发布的4批次、近2000项优质老年用品推广目录基础上加力扩围,让更多安全、舒适、好用的产品走进寻常百姓家。同时,正在加快编制老年用品标准体系,研究推进“银龄”认证工作,给合格的产品贴上“安心标签”,让爸爸妈妈买得放心、买得安心、用得舒心。
在满足年轻群体方面,突出“个性表达”与“时尚引领”。《实施方案》支持开发更多像国潮服饰、设计师联名款、IP文创产品等兼具文化内涵与时尚态度的服饰、化妆品等产品,培育原创设计能力。鼓励发展私人定制等服务新模式,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