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记者从成都市公安局获悉,在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公安厅推出的2025四川省“最美基层民警、最美警属”评选活动中,成都市公安局东部新区分局巡警大队民警马廷良被推荐,入围四川省“最美基层民警”候选人。
“小马哥,你今天没带皮尺喃?”如今每每遇到熟人,总有人问马廷良关于皮尺的消息。在历经成都世园会、世运会等重大活动安保的淬炼后,那卷皮尺早已不再是简单的工具,而成了这位“安保专家”身上的一个标签。
今年38岁的马廷良,从警以来先后荣获“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个人二等功”“个人三等功”“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多项荣誉。
他扎根巡逻防控一线15年,用脚步丈量平安,轨迹构成了一幅流动的安全网;用文字记录细节,他的工作笔记里,不仅有对重点时段、地段的客观分析,也有对处置各类突发情况的得失总结……一卷皮尺量出平安底线,一本日记写就从警担当。
11月20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对话马廷良,听他讲述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践行“细致、精致和极致”的工匠精神。
细致
备忘录里的“警务教科书”
“今天要敲什么内容?做了什么?哪些可以做得更好?”这是马廷良每天工作结束后必做的“复盘”。
从2017年参与东部新区公安分局筹备组建,到2024年成都世园会、2025年成都世运会等重大活动安保,马廷良养成了一个习惯:用备忘录记录工作心得。至今,他已写下4万多字的日记。
马廷良的备忘录里,不仅有工作安排、任务分解,更有对细节的捕捉与反思。
在世园会期间,他带领的“党员先锋队”提前两个月进驻主会场,负责交通保畅、治安治理、开闭幕式安保等任务。186天的会期、3000场活动,他每天记录工作细节,形成了一套可复制的“世园会安保工作法”。
这份细致,不仅体现在工作中,也延伸至对同事的关怀。有同事身体不适,他主动调整其工作内容;有同事脚部受伤仍坚持巡逻,他细心发现并安排转为内勤。就连帮群众找回遗失物品,他也做得格外用心——甚至还因此促成了一段美好姻缘。
精致
一卷皮尺量出“安保精度”
在科技赋能之外,马廷良仍坚持用最“笨”的办法守护安全。
世运会期间,他身上总别着一卷手动皮尺,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位包工头。但也许只有马廷良自己清楚,这个“老物件”其实是一件法宝,在需要人工触达的犄角旮旯,这卷皮尺似乎总能发挥大作用。
2024年,成都市公安局东部新区分局通过无人机和无人驾驶巡逻车构建起“空地一体”巡防体系,为发挥“科技伙伴”最大效能,马廷良带领队员主动学习,探索更多应用场景。在世园会举办期间,马廷良利用无人机开展巡逻、反诈宣传、寻人寻物;世运会期间,他利用无人机绘制安保地图、勘测地形、巡查场地。
“但有些入口、通道,图纸上看不清,无人机也飞不到,就只能用‘笨办法’——用皮尺去量。”马廷良说。
面对大型活动安保,马廷良从“小”处着手,不放过任何安保细节。在一次实地踏勘中,他发现筹办某活动的场地存在大量异形花坛、景观水池等复杂地形,其实际占地面积可能不足以承载预估的5000人。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他拿出随身的皮尺,带着同事丈量、计算,最终得出该区域实际安全容量为2500人的结论,据此数据,分局调整了警力部署方案。
这种“皮尺精神”,体现的是一种对工作的精致追求。马廷良常说:“警务工作不能只看大方面,更要抓精细度。”他带领团队绘制出精准的安保地图,确保每一处隐患都被排查,每一个细节都被落实。
极致
传承“皮尺精神”守护平安
马廷良在警局有着众多的徒弟。在这些徒弟身上,你似乎也总能看到他身上的某些特质。
他的“皮尺精神”,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更是一种精神传承。“90后”民警肖智励,就深得马廷良的“真传”。世运会期间,肖智励带着世园会积累的经验,用3个月踏勘10万平方米比赛区域,每一块区域的功能划分,每一处通道的人流测算……都在他平均每天两万步的行走轨迹上逐渐清晰。马廷良的“皮尺”和肖智励的脚步,量出的不仅是数据,更是一个公安民警的责任与担当。
马廷良常跟同事及徒弟们强调,“平安得用脚走出来、用数据算出来、更得用心守出来。”他结合东部新区实际,创造性地运用“3211”交巡警路面综合盘查战术,切实强化夜间路面查缉质效,并在分局推广运用,分局巡逻反恐大队人均查缉挡获量连续三年在全市名列前茅。
“前人开拓的经验,是教科书式的示范。我们要做的,就是活学活用,传承下去。”他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着日复一日的坚守;没有豪言壮语,却有着春风化雨的温度。他是新时代公安民警的缩影——在细致中见真章,在精致中求卓越,在极致中守初心。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宋潇
上一篇:大同街小学跳绳运动燃动校园
下一篇:“一粒莜麦”解锁乡村振兴共富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