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京晨报)
转自:南京晨报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这一节气标志着气温持续走低、降水量逐渐增多,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繁的时期。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刘志刚提醒,小雪时节,养生重点在于“藏精”与避免“伤寒”,顺应自然规律调养身心,方能安然过冬。
刘志刚介绍,“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冬季若不注重“藏精”与防寒,来年春季易发温病。因此,冬季养生应以“避寒、藏精、养藏”为基本原则,同时结合自身体质,采取个性化调养方式。
《黄帝内经》提出冬季养生应“无扰乎阳”,即避免过度活动损耗阳气。刘志刚建议,冬季运动需量力而行,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耗气伤津。
例如,腰腿疼痛或膝关节不佳者,应避免负重运动、爬山及上下楼梯,可选择八段锦、燕飞式、猫伸功等温和且具有保健作用的锻炼方式,既能增强体质,又有助于缓解症状。此外,运动时间也有讲究,应遵循“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的原则,选择日出后进行锻炼。
冬季起居应遵循“去寒就温,无泄皮肤”的原则。刘志刚建议,日常应早睡晚起,延长休息时间,以养护阳气;注意避寒保暖,减少外出,同时适当减少洗澡次数,以防受凉。
衣着方面,需重点保护头部、背部和脚部,这些部位易被寒邪侵袭。此外,室内应注意通风换气,避免细菌、病毒滋生。
饮食上,冬季以养肾填精为主:阳虚体质者宜食温热、熟软的食物,如豆类、大枣、山药、桂圆、南瓜等,忌黏硬生冷;阴虚体质者可选择牛奶、豆浆、鸡蛋、鱼肉、芝麻、蜂蜜等润燥滋阴之品,忌辛辣燥热;痰湿质、湿热质及阴虚体质者,冬季应少食牛羊肉、白酒、辛辣火锅等热性食物,以防助湿生热、加重体质偏颇。
冬季养生的另一关键在于精神调摄。刘志刚介绍,冬季情志宜“藏”,避免过度操劳与情绪波动,以利于阳气深藏、身心康健。对于平日工作繁忙、思虑过多或性情急躁、心肝火旺者,冬季更应收敛心神,防止劳神耗伤肾精,诱发肝阳上亢,甚至引发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后果。而对于素体阳气虚弱、易疲劳或情绪低落者,除避免过度劳神外,还应主动调节情绪,通过参与有益身心的活动,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助力冬季养生。
通讯员 蔡逸秋 封慧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