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半岛晨报】;
凌晨一点,灯光忽明忽暗,家住中山区转山二小区的王女士睡意全无,循着时隐时现的“嗡嗡”声在墙上、暗处仔细搜寻——这本该是夏季的场景,却在零度的冬夜里反复上演。
零度冬夜居民家闹蚊子
11月24日晚,大连迎来一次明显降温,市区最低气温已跌至零度。然而,家住中山区转山二小区的王女士却几乎彻夜未眠——不是因为寒冷,而是因为家中竟闹起了蚊子。
25日凌晨一点左右,王女士在睡梦中被一阵清晰的“嗡嗡”声吵醒。她打开灯,循着声音仔细寻找,可蚊子像是和她捉迷藏似的,转眼就没了踪影。关灯躺下没多久,那令人烦躁的声音又一次在耳边响起。如此反复几次,王女士终于在墙上发现了那只扰人清梦的蚊子,果断将其拍死。
本以为能睡个安稳觉,谁知刚有睡意,又一阵“嗡嗡”声传来。无奈之下,她只好再次起身开灯,投入新一轮“人蚊大战”。就这样,一晚上在开灯、找蚊子、关灯、再开灯的循环中反复折腾,直到凌晨3点左右才勉强打死第二只蚊子。“整晚加起来也就睡了三四个小时,真的被折腾得够呛。”王女士疲惫地说。
近半个月频遭蚊子骚扰
王女士介绍,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近半个月。“几乎每晚都要打死一两只,简直成了‘日常任务’。”与夏季的蚊子不同,王女士发现,这个季节出现的蚊子不仅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格外清晰扰人,而且行踪也更加隐蔽。“夏天的蚊子喜欢停在墙上,一眼就能发现;现在这些却总藏在暗处,特别难找。”
为了找出家中蚊子的来源,王女士曾把家里仔细检查了好几遍,却始终没有发现任何储水的容器。既然不是室内滋生,那这些“不速之客”多半是从外面闯进来的。她回想起来,前一阵打扫卫生时,拆掉了阳台门上的纱窗清洗,之后一直没装回去。平时开关阳台门通风,蚊子八成就是趁那个空档,悄悄溜了进来。
可最让王女士想不通的是:眼下已是冬天,天气明明转冷,怎么家里还会有蚊子嗡嗡飞?这实在不合常理。另外,为何这个季节出现的蚊子会发出令人烦躁的嗡嗡声?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这种蚊子是淡色库蚊
记者将王女士拍摄的蚊子照片,发给从事专业灭虫工作20多年的大连连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洋。张洋表示,虽然照片和视频不够十分清晰,但根据蚊子的颜色和外形,初步判断其为大连地区的常见蚊种——淡色库蚊。
据张洋介绍,目前大连市的优势蚊种主要是白纹伊蚊和淡色库蚊。白纹伊蚊全天活动,飞行时几乎没有声音;而淡色库蚊则主要来自有一定污染的大中型水体,如污水池、臭水沟、雨水井及下水道积水等。淡色库蚊体色多为灰白至深棕色,飞行速度较慢,会发出嗡嗡声,通常在日落前后和凌晨出没叮咬人类。
对于冬季仍出现蚊子叮咬的现象,张洋指出,这是一种常见情况。蚊子的活动受温度和湿度双重影响,一般在5月至9月最为活跃。当气温降至10℃以下时,蚊子会停止繁殖,数量也随之显著减少。
不过,仍有一小部分蚊子能够成功越冬。它们通常会藏匿在温暖、潮湿且有一定空气流通性的环境中,如楼宇水井、下水道、通风管、管道间等,温度低的时候进入停滞状态,很少活动,温度在15℃以上则会继续寻找可攻击对象。
温度高越冬蚊子开始活跃
张洋进一步介绍,如果气温回升,这些越冬的蚊子便会重新开始活动,这属于自然现象。近期大连尽管已经入冬,但白天气温较高,加上室内供暖温度普遍达到20℃左右,容易使休眠中的蚊子误以为春天到来,从而恢复活动。蚊子作为适应能力强的生物,也会根据环境调整生活习性,在温度不是过低的情况下,部分成虫可能推迟甚至不进入越冬状态,继续进食并保持活跃。
那么,如何有效防止蚊虫叮咬呢?张洋建议市民首先要清除和破坏蚊虫的滋生环境,例如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及时清理可能积水的容器。同时,安装纱门、纱窗以及使用蚊帐也是减少人蚊接触的有效方法。
半岛晨报、39度视频首席记者 佟亮
上一篇:中共山西省委组织部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