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央视网微信公众号
近期日本的一系列军事动向在国际上引起高度关注。除了对“无核三原则”表态模糊外,长期制造、储存远超民用核能实际需求的钚材料也是周边国家乃至全球都不应忽视的重大隐患。
专家:日本长期囤积过量钚
可制造6000枚核弹
近日,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刘久在《环球时报》发文表示:
钚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放射性元素,可以用于制造核弹头或增加核弹的威力。据估算,日本目前拥有约47吨钚,总量大致足以制造6000枚核弹。
虽然日本政府屡次声称这些钚的用途是民用核能发电,但这种谎言只要算笔账就能轻松戳穿:受福岛核事故的严重影响,目前日本只有9台核反应堆仍在运行,而且使用的是低浓度的铀燃料,并不需要钚。即使按照日本经济产业省2018年《能源基本计划》,日本在2030年将使用MOX燃料的反应堆数量增加到18个来算,每年钚的消耗量也仅约2.6吨。然而,日本政府一边没有消耗或处理钚的明确、公开的计划,另一边却还在每年从英、法进口约8吨钚,这种消耗与库存之间的巨大差距,足以揭露日本刻意储存钚、并掩盖实际用途的客观事实。
日本政府为何要储存如此多的钚?
一来是迎合。长期以来,日本右翼一直有所谓“日本要自主拥核”的声音。高市上台后推动修改“无核三原则”,也是为了回应其诉求。二来是为了创造既定事实。日本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成员国中唯一掌握后处理技术、有能力提取武器级钚、且仍有可运行后处理设施的无核武器国家。如今凭借庞大的钚库存,日本实质上已拥有短期内量产武器级钚的潜力。在能力与意愿上,日本都已对“无核原则”形成突破之势。
日本储存过量钚
制造两大风险
上述专家介绍,日本长期制造、储存远超民用核能实际需求的钚材料,造成至少两方面风险。
一是违反NPT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义务,给周边国家乃至全世界带来核扩散风险。1976年,日本正式加入NPT,成为NPT的缔约国。1995年日本外务大臣河野洋平明确表示,日本决心放弃一切核武装的可能性,坚持“无核三原则”,支持NPT无限期延长。1996年9月,时任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代表日本作为无核国家第一个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需要注意的是,NPT的核心是“核不扩散”与“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义务平衡。加入NPT让日本多年间得以从美国等国家引进先进民用核能技术、设备和核燃料(包括浓缩铀),为其建立庞大的核电产业、保障能源供应提供了国际法保障和技术来源。此外,日本长期树立所谓“唯一核爆受害国”的形象,以“核不扩散倡导者”自居,积极参与国际安全事务。可以说,“核不扩散”就是其编织的“爱好和平”外衣上最大的一处装饰。
因此,日本试图修改“无核三原则”,以允许美军核武器进驻来“间接拥有核威慑能力”,既是对自身承诺的背叛,更会动摇全球核不扩散体系。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前副总干事奥恩表示:“如果一个无核国家允许核国家在其领土部署核武器,将模糊‘核拥有国’与‘无核国家’的界限,削弱《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分类基础。”不仅如此,这一从“无核国”秒变“拥核国”的反面典型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核扩散风险急剧上升。
二是漏洞百出的自我“监管”体系与缺乏担当的态度,持有大量核材料只会给周边国家乃至全球带来巨大核安保风险。今年1月,日本黑帮头目海老泽武史在美国法庭认罪,揭示了日本犯罪集团多年来已深度参与走私核材料的国际网络,交易中甚至包含武器级钚与导弹等装备。这一事件不仅暴露出日本国内存在牵连甚广的核走私黑色渠道,更反映出其监管体系存在严重漏洞。
日本在核安全治理上的纪录也一贯堪忧。2011年福岛核事故,从无视海啸预警、防护设计缺陷到反应堆超期运行、应急响应混乱,让一场天灾彻底成为“人祸”。2023年起,日本政府更是罔顾国际社会特别是周边国家和人民的强烈反对,执意推进核污染水排海。这些均显示出其在涉核问题上极端自私、缺乏责任感的一贯立场。在此背景下,日本仍持续囤积远超民用需求的钚材料,无疑为核走私、非法交易乃至核恐怖主义提供了潜在条件,严重冲击全球核安保体系,对国际公共安全构成不可忽视的挑战。
享受了“核不扩散”种种红利,如今却打算“掀桌子”的日本,有责任向国际社会作出清晰、可信的解释。国际社会,特别是IAEA等相关机制,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风险,通过强化监督、密切协调与果断行动,共同约束日本危险的核冲动,捍卫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为基石的国际核秩序,迫使其回到和平与安全的正确轨道上来。
中国代表:
对这样的日本,必须严加管束
11月21日,国际原子能机构11月理事会期间,中国常驻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李松大使针对日本“无核三原则”和福岛核污染水排海等问题阐述中方立场。
李松指出,日本自诩为“和平国家”,宣称要建立无核武器世界。但日方近期军事安全动向在国际上引起高度关注。日本政府对“无核三原则”表态模糊,语焉不详,甚至暗示有可能放弃“无核三原则”,为实现“核共享”安排打开方便之门,并大举强化“延伸威慑”合作。日方高官还声称不排除引进核潜艇。凡此种种,都充分暴露了日方政策的重大负面转向,释放出危险信号。如果日本想重走军国主义的老路,背弃和平发展承诺,破坏战后国际秩序,国际社会绝不会允许。
李松强调,众所周知,日本长期制造、储存远超民用核能实际需求的钚材料,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成员国中唯一掌握后处理技术、有能力提取武器级钚、且仍有可运行后处理设施的无核武器国家。对这样的日本,必须严加管束。我们强烈敦促日方恪守“无核三原则”和国际核不扩散义务,给国际社会一个干脆明确的交代。国际原子能机构应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严防核武器扩散。
关于日本福岛核事故及核污染水排海问题,李松指出,14年前在日本福岛发生的严重核事故,既是天灾,更是人祸。福岛核事故电站的后续处置进程一直受到高度关注。日本政府罔顾国际社会特别是周边国家和人民的强烈反对,执意推进核污染水排海,中方始终坚决反对。为确保日方排海行径不对海洋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长期危害,中方坚定有力地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建立并不断强化对日国际监测。福岛核电站的设施退役和放射性废物管理仍面临巨大技术挑战和安全风险,国际社会须持续关注。我们敦促日方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公开透明的方式妥善处理上述问题,杜绝核安全隐患。国际原子能机构有必要对上述问题保持长期审议。
联合国:坚持核不扩散立场始终不变
24日,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迪雅里克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回答央视记者关于日本政府可能修改“无核三原则”、引发日本国内外反对的问题时强调说,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关于无核化的原则十分明确,他坚持去核化以及核不扩散的立场始终不变。
“无核三原则”指不拥有、不制造、不引进核武器。1967年,时任日本首相佐藤荣作在国会发言时提出了“无核三原则”。这一原则于1971年在日本众议院全体会议上获得通过,成为日本政府关于核武器的基本政策。2022年,日本政府通过的“安保三文件”中,也明确写入坚持“无核三原则”的基本方针不会改变。
央视网综合环球时报、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