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瞭望东方周刊
朝阳初升,晨光熹微,紫禁城的琉璃瓦被镀上一层流动的金色。新的一天开启,这座古老的宫殿在光影间苏醒,等待即将涌入的观众。
夜幕降临,人群不舍散去,宫墙内渐渐恢复宁静。然而,这座宫城并未闭门:指尖轻点,“数字文物库”悄然开启,瓷器温润、书画氤氲、玉器含光、钟表嘀嗒、织绣生辉……万千珍宝于虚拟展廊中苏醒,历史在数据深处继续呼吸。
1925年10月10日,紫禁城从阊阖高耸数百年的明清宫禁,转身为向民众敞开的博物空间,故宫博物院应运而生。如今,它迎来了100岁生日,从昔日的皇家禁苑到人民的博物馆,百年故宫正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磅礴的时代气象,再续新章。
“再续”,是根植于历史的沃土,让文化血脉赓续不断。故宫,从来不是一座静止的古建筑,而是一个活态的生命体。一代代“故宫人”以匠心为笔,以光阴为墨,于细微处照护着中华历史文化的瑰宝。从钟表修复师的巧夺天工,到书画医者的妙手回春,再到园林匠人的精雕细琢,他们让尘封的珍宝重焕光彩。这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对中华文明的深情守护。
“新章”,是拥抱时代的浪潮,让千年瑰宝破壁出圈。故宫以超凡的智慧与胆识,推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的大门。当《胤禛美人图》在屏幕上活色生香,当《清明上河图》在数字长卷中重现风华,古老的文物便在数据流中获得了永生。文创产品更是让阳春白雪走入寻常生活,紫禁四时·屏风冰箱贴、蝶恋花化妆镜、和玺珍宝香膏、十二花神书签……这些“带着体温”的文创产品,将庄严化为可亲,将历史化为趣味,完成了文化符号的现代转译。故宫变得可以触摸、可以感受、可以分享。
而最动人的,是传统与现代在深情相拥间,奏起文明传承的交响曲。昔日森严的明清帝王禁苑,如今成为面向世界的中华文化会客厅;“紫禁城上元之夜”的华灯,照亮了古老的飞檐,也照亮了人们对美的向往;“数字多宝阁”里的珍宝,在数字世界中获得了新的生命,也激发了人们对国宝前世今生的探究。故宫,曾经的帝王殿堂居所,现在成为开放、包容、共享的文化磁场。
一脉文渊,守望相传。新章,不是割裂,而是承续;不是颠覆,而是生长。故宫正以古老的宫墙为基,以创新的精神为梁,构建着一座更为恢宏、更为亲切的文化圣殿。
北京故宫博物院《百年故宫 再续新章》专题系列稿件
百岁故宫“庆生”记
红墙内,绿韵生
续写新历史的故宫年轻人
博物院的香港空间 :故宫走向全球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