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西海新闻记者 周建萍)11月23日,来自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消息,“十五五”期间,西宁开发区将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做强“高原绿电+智能算力”特色模式,着力突破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等“卡脖子”瓶颈,构建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未来,我们一方面巩固提升晶硅、锂电、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筑牢产业根基;另一方面加快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培育增长新动能。”西宁开发区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西宁开发区将锚定重点,立足青海资源禀赋,聚焦“3+3+1”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协同化发展,绿色制造等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
在“人工智能+”领域,作为青海绿色算力发展的主阵地,西宁开发区正以南川工业园区、东川工业园区为依托,以“高原绿电+智能算力”的创新模式,推动数字经济与清洁能源深度融合,加速构建绿色智算的核心集聚区。力争在未来3至5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重点在强算力供给、优绿电保障、促科技创新、拓融合应用、造营商环境五方面规划布局。力争建成5万台机架规模,突破算力规模10万P,并加快推进三江源国家大数据基地及高原绿色算力中心等重大项目。
同时,深化光伏储能与算力平台融合,不断降低能耗,提升绿色运行效率;与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中科院盐湖研究所等科研院所联手,深化产学研对接,打造高原算力与特色产业应用示范工程;借助工信部数字化转型试点和各行业数字升级需求,推动算力赋能清洁能源装备、盐湖资源高值化利用、生物医药等领域;持续深化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流程,降低企业办事成本,营造安全、高效、透明的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