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
□蒋璟璟
一家生产面条的工厂,靠几台通用机床,敲打出号称能“直冲云霄”的飞机。记者根据群众反映,在短视频平台搜到相关内容,视频中主播分享自制飞机过程或驾驶自制飞机飞翔,靠“农民造飞机”等标签吸引网友点赞关注。这些博主主页都标注着“爱好手搓飞机”等介绍。(央视)
“手搓飞机”最初只是一个网梗,随后有人做出惟妙惟肖的高仿、等比例的大航模。再之后,网友们看热闹不嫌事大,不断起哄拱火之下,终于有“猛士”开始手搓“载人飞行器”。
所谓“手搓飞机”,多是找些通用组件、二手零件,再加上很少一部分“纯手工制作的部件”,就能搞出一架上天的飞机。制作飞机确实不简单,但是其难度也没有很多网友想象的那么大。不少网友把“手搓飞机”的人当成是“流落民间的天才”加以神化、吹捧,这多多少少属于拜错神、浪费感情了。如果说,信息不对称是“手搓飞机”类内容被过度推崇的最初驱动,那么其持续出圈的另一个因素,或许还更为幽暗。
事实上,很多人追更“手搓飞机”类视频,并不是看飞机翱翔,而是看人“赌命”。类似的受众心理,在此前“大胃王吃播”乱象中,也是若隐若现。“手搓飞机暗藏致命风险”,之于此,大家心知肚明。只不过,在流量的狂欢下,总有人不惜“以身犯险”,来博得眼球与尖叫。所谓“捧杀”,在此类事件中,有着无比贴合的解释力。
相关内容详见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