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星报)
11月21日,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文明办向全县居民发布《文明婚嫁树新风 摒弃陋习守底线——致广大群众的倡议书》:婚嫁本是传承美好、见证幸福的人生喜事,文明和谐的婚俗风尚更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近日,该县南坪镇发生的王某菲(女,57岁)以讨喜为名拦停婚车索要喜烟事件,公安机关以寻衅滋事依法对其行政拘留7日。这一事件既破坏了婚礼的喜庆氛围,也违反了法律法规,更与该县倡导的移风易俗新风尚背道而驰。
当宋代姚勉在《新婚致语》中吟诵“珠帘绣幕蔼祥烟,合卺嘉盟缔百年”的幸福图景时,大概不曾想到,千年后还会发生借“讨喜”之名行“趁喜打劫”之实的闹剧。面对变了味儿的“趁喜打劫”,作为全省婚俗改革实验区的濉溪县给出了明确的答案,那就是对这类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破除此类陈规陋习、净化社会风气,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序良俗。
依法快速处置个案的同时,濉溪县更同步发布了《倡议书》,明确提出“三个争当”:争当文明婚嫁的践行者,争当法律法规的遵守者,争当移风易俗的引领者。自觉摒弃拦婚车、强索喜物、过度闹婚等陈规陋习,依法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共同守护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倡导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以鲜花祝福、真诚道贺替代物质攀比,让婚礼回归爱情本真,让健康向上的婚嫁风尚蔚然成风,让变质的“习俗”无处遁形。
濉溪县的处理方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启示,对待传统文化习俗,我们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对其中的变异现象姑息纵容。法律的意义不仅在于划定行为的边界,惩处违法,更在于保护善良风俗不被扭曲,为好人筑起一道防护墙。当每个公民都确信法律会为自己撑腰,拒绝不合理要求的勇气才会倍增。作为普通民众,亲眼目睹此类行为时,也不应以“传统”为由为其开脱,而应旗帜鲜明地亮明态度。
在更深层次上,濉溪县的这次执法行动,实际上是在进行一场生动的移风易俗实践。它告诉我们,推进婚俗改革不是不要传统习俗,而是要引导其健康发展的同时,坚决遏制那些借习俗之名行违法之实的行为。这种做法既保护了新人的合法权益,也净化了社会风气。
从华北平原到江南水乡,从城市酒店到乡村院落,婚礼的形式在变,但人们对美好婚姻的向往不变。濉溪县此次依法处理拦婚车事件,正是为了守护这份美好。它向全社会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任何以伤害他人权益为代价的“习俗”,都不应被纵容;任何借“传统”之名行违法之实的行为,都不会被容忍。
良辰美景本应充满欢歌笑语,而非被变味的“讨喜”所困扰。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濉溪县用法治方式为婚俗改革树立了典范。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行政处罚,更是对传统习俗的净化,是一次深刻的社会文明教育。它让我们看到,当法律与文明携手,那些变异的“习俗”必将无处遁形,而互敬互爱、分享喜悦的美好品质,这些真正意义上的传统,才是我们应当用心守护的文明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