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深秋时节,津沽乡野色彩渐浓。田畴连绵、车间繁忙,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新图景正在渤海之滨徐徐铺展。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金融机构持续加大“三农”领域支持力度,创新服务模式,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动能。
数据显示,近年来涉农信贷投放稳步增长,以兴业银行为例,截至10月末,天津分行涉农贷款余额达22亿元,同比增长27.6%,资金持续流向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种业振兴等重点领域,金融服务网络不断向县域乡村延伸。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布局,多家金融机构积极探索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通过“沙盘作业”、精准对接等方式,提升信贷资源配置效率。在天津,当地依托“大城市小农村”的区域特征,推动金融资源向农业全链条集聚。
在某大型食品集团,金融机构深入调研其“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需求,不仅提供集团层面综合授信,还针对性解决子公司季节性资金周转难题,实现“集团+子公司”多层覆盖。“我们为该集团提供了8亿元授信支持,以龙头企业为支点,金融服务进一步延伸至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专业合作社与广大农户,推动产业链上下贯通、协同发展。”兴业银行天津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东丽区一家国际冻品交易市场,冷库整齐排列,运输车辆穿梭不息。作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之一,这里已形成集进出口贸易、仓储加工、分拨配送于一体的综合体系。
冷链物流是衔接农产品出村进城的关键环节,也是当前金融资源倾斜的重点领域。金融机构深入园区一线,围绕资金结算、贸易融资等核心需求,推出多种灵活稳定的融资产品。“依托国际业务优势,我们为企业提供‘跨境融资+信用证’等组合服务,助力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兴业银行天津分行业务员李先生介绍道。
“金融机构不仅提供资金,更参与我们发展的全过程。”一位企业负责人表示,“他们帮助我们优化资金结构、规划融资路径,让企业走得更稳、更远。”
乡村振兴,金融先行。随着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服务模式持续创新,金融活水正不断润泽乡土,为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描绘出愈加清晰的发展画卷。
编辑:穆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