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要点速递
2025年11月21日,双鹭药业(002038.SZ)在公司会议室接待了广发证券、中信证券、千里马资本等多家机构投资者及个人投资者的特定对象调研。公司董事兼董事会秘书梁淑洁女士就集采影响、新产品布局、参股企业上市进展等核心问题与投资者展开交流。调研信息显示,公司受集采冲击的重点产品影响已逐步弱化,多款新上市产品正成为收入主力,同时参股的长风药业、轩竹生物在港交所上市后市值合计近6亿元,为公司贡献潜在投资收益。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投资者关系活动类别 | √特定对象调研 □分析师会议 □媒体采访 □业绩说明会 □新闻发布会 □路演活动 □现场参观 □电话会议 □其他 |
|---|---|
| 参与单位名称及人员 | 广发证券、中信证券、千里马资本等机构投资者代表及个人投资者 |
| 时间 | 2025年11月21日 15:00-16:30 |
| 地点 | 双鹭药业会议室 |
| 公司接待人员 | 董事兼董事会秘书 梁淑洁女士 |
集采影响逐步弱化 新产品成增长关键
针对投资者关注的集采对业绩影响问题,梁淑洁表示,2023-2024年公司重点产品如白介素-11等因集采价格降幅超50%,导致主营业务收入出现较大波动。但至2025年前三季度,相关影响已逐步弱化,来那度胺、奥硝唑等产品已淡出销售收入前十名,替莫唑胺下降幅度收窄,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5.40%,降幅趋稳。
“未来增长将依赖新产品增量。”梁淑洁介绍,近两年新上市产品中,伏立康唑片(抗真菌)已进入收入前五,伏格波列糖片、依帕司他片(降糖药)逐步成为主力品种。此外,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氯酸(肝病用药)中标第十一批国采,替米沙坦片、多西他赛注射液等接续中标品种也在贡献收入。
参股企业港交所上市 市值合计近6亿元
调研中,机构重点关注了公司对外投资进展。公告显示,双鹭药业2010年以1000万元初始资本参股的长风药业,于2025年10月8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目前持股1516.5653万股(占总股本3.68%),按11月20日收盘价计算市值近5亿元。另一参股企业轩竹生物于2025年10月15日港交所上市,公司持股178.08万股(占0.34%),市值近1亿元,原始出资2063.46万元。
梁淑洁指出,两家企业股票禁售期均为上市后12个月,未来将根据股价、估值等因素科学研判退出时机。此前,公司投资的首药控股、星昊医药已分别在科创板和北交所上市,“主业+投资”双轮驱动模式成效显现。
非处方药与创新药储备丰富 销售渠道多元化
在新产品布局方面,公司非处方药领域推出国内独家益生菌含片(含AKG),已在京东健康旗舰店售卖,其凝结魏茨曼氏菌可调节肠道微生态,AKG成分兼具调味与抗衰老功能。急救药品硝酸甘油喷雾剂因起效快(30秒-1分钟)、使用便捷,被定位为家庭常备急救药,正加大渠道推广。
销售模式上,公司从传统经销为主转向线上线下融合,口服制剂在京东健康、美团买药等平台销售占比逐年提升。研发管线中,GLP-1周/日制剂(Ⅱ型糖尿病及体重管理)已完成临床,长效重组人促卵泡激素注射液(长效FSH)申报上市中,DT678(抗血小板药)进入临床二期,一期数据显示疗效优于氯吡格雷且安全性更佳。
业绩预期:集采冲击减弱 需倚重新品放量
对于四季度及明年业绩,梁淑洁表示,前三季度收入稳定,后续增长取决于市场及新品上市节奏。目前主力品种多已进入国采,若未来无大品种新增集采,价格下降影响将进一步弱化。公司计划通过集采1-8批续约扩大市场,并加快重磅产品上市以提振主营业务。并购方面,公司暂无计划,更倾向参股具有潜力的企业以规避经营风险。
本次调研严格遵守信息披露规定,未涉及未公开重大信息。双鹭药业表示,将持续通过产品结构优化与研发投入,推动业绩恢复增长。
| 日期 | 2025年11月24日 |
|---|---|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
点击查看公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