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舆论沸腾,不过是情绪宣泄。
如果是在10年前或5年前,俞敏洪不管是去南极还是去北极,一点问题都没有,为什么?
因为情况不一样,大家不会认为一个知名企业家去旅游去消费有什么不妥,那时候恐怕没有人会想到以后俞敏洪这样财富级别的老板要解释自己一趟花了多少钱。
重点不是148万还是25万,而在于很多人需要找个靶子而已。
我认为俞敏洪南极之旅被吐槽只是小事,他不过是一种情绪的目标。

把俞敏洪说成“用员工血汗钱旅游”的人,不是坏就是蠢。
在网络上,我看到有批量产出的内容在批判俞敏洪,不断口诛笔伐,污泥浊水一个劲的泼,这其中不乏是嫉妒心理,或者说就是“仇富心态”。
不看事实,不讲真相,不论逻辑,不分是非……这些人才是社会的负能量,他们为了博眼球和流量真的是毫无底线。
投机吧。因为他晓得职场打工人喜欢看什么,所以通过刻意渲染冲突来迎合其想法、情绪。
把宝贵的时间耗费在这种行为上面,也不知道他们是小聪明还是真愚昧。
想一想,要是按照他们的诉求和是非观,那俞敏洪怎么做才是对的?把自己的钱都分给员工,他们才会说俞敏洪好?
如果俞敏洪这样做了,那其他企业和老板是不是也要这样做?然后是什么结果呢?不会是共同富裕,而是没有人愿意去创业了,大家也不会有打工的地方了。到时候怎么办?这些叽叽歪歪的人能出来负责吗?他们要是能够担负一点责任,也不至于把喷人当成职业了。
其实,俞敏洪真正的难题是三个字:打胜仗!
俞敏洪说允许员工吐槽是新东方的传统,他也一直鼓励,“员工有不满,我和公司有问题,及时纠正。”这体现了他的度量,但他的难题重点不是这里。
我们可以做个假设,假如一个企业现在是蒸蒸日上的情况,业务发展迅速,机会众多,打工人趋之若鹜,那哪怕老板脾气不好,经常骂人,那员工也不会觉得有多大问题。
反过来说,假如公司处于发展停滞阶段,甚至倒退阶段,那就算老板对员工嘘寒问暖,员工也会鸡蛋里挑骨头,甚至跳槽而去。
道理很简单,人性趋利,机会牵引人才,越是发展好的行业和公司越能吸引员工,至于老板脾气好不好,老板去哪里旅游,花了多少钱……谁关心这些?
所以俞敏洪只要能够持续带着队伍打胜仗,那就抓住了主要矛盾,员工的不满就失去了基础。
不只是新东方和俞敏洪,所有企业和老板都面临这个大难题。
创业是不归路,公司这辆“车”必须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或者说要比竞争对手跑得快才行,一旦落后,那就麻烦了。
速度慢了赚钱少,就不能给员工发高工资,员工必然不满,然后就是人才流失,竞争力下降,最后被市场淘汰。所以对老板而言,下属和员工可以放松,但老板就没有松一口气的时候。
成长是解决企业问题的根本,大多数问题都可以在发展过程中解决,问题是永恒的,问题永远解决不完,因为问题的背后是各种各样的矛盾,矛盾就是世界,矛盾就是过程,没有矛盾就没有动力。
老板要做的就是狠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即成长最大化,不断发展是最重要的。老方说企业是这样,个人也是如此。
譬如一个人面临孩子教育、父母养老、房贷、欠债等各种难题,那他不管怎么省钱都最多是延缓问题,唯有靠多赚钱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赚钱的背后又是能力的提升。
个人、企业和国家的发展,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都需要自强不息,不断打胜仗。
员工或网友对俞敏洪的不满、吐槽表面看是对“员工加班、老板旅游”的愤怒,实际上是求公平求发展机会,是希望自己能够多赚钱。
而员工要想达到老板的消费水平和物质条件,要怎么办呢?
靠斗老板是行不通的,有些员工自己也会创业当老板,那时候他们愿意把钱分给员工吗?有什么理由呢?多劳多得才合理。老方说员工和老板各自承担的风险、责任不一样,收益自然不一样。
实际上老板、员工只是分工不同,大家是一起合作打胜仗,做出好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客户认可,在市场上取得成功,这样才能都赚钱。大河有水小河满,老板家里也没有金山银山,企业的利润必须是靠公司上下努力去赚才行。
有时候真的很无语,有的人就是只认死理,只相信自己想相信的,不管事实如何,永远自以为是,从头到尾都没觉得自己有问题,从来都是认为别人不好,这样的人就很难解决自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