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时代方位锚定前进坐标,发展命题呼唤崭新答卷。当“十四五”的奋斗足迹延伸至收官时刻,“十五五”的壮阔蓝图正待落笔起势。站在这一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胜利闭幕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意义深远。即日起,普陀区融媒体中心特别开设“‘十五五’ 大家话”专栏,聆听思考、凝聚共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大宗贸易、城市更新等全区重点工作,集中展现普陀“跨越”关键发展周期时“接续奋进、共创未来”的生动实践图景。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为新时期水务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水务工作以绿色低碳为核心,推进管线改造,强化减污降碳扩绿协同增效。普陀区水务“十五五”规划作为区级专项规划,是落实中央精神、服务区域发展、保障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为切实做好规划落地实施,区建管委围绕“承上启下、系统推进、提质增效”的总体思路,努力开创普陀水务事业发展新格局。
巩固“十四五”治理成果筑牢水务发展基础
“十四五”期间,普陀区在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和水管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十五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区建管委将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系统梳理短板弱项,持续巩固治理成效。特别是在防汛安全、雨污混接整治、河湖生态修复、节水型社会建设等方面,将持续压实责任、健全机制,防止问题反弹,推动水务治理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
对标国家战略与市级要求提升水务系统能级
紧扣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绿色发展”“系统治理”“数字赋能”等要求,围绕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和卓越全球城市目标,区建管委将主动融入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发展格局,强化水务基础设施的支撑作用。重点推进桃浦厂初雨调蓄、合流一期复线等市级重大工程协同,提升区域雨水排水和初雨治理能力。同时,以“河长制”为抓手,推动跨部门、跨层级协同治理,构建“水岸城”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聚焦“十五五”重点任务推动六大领域突破
围绕规划明确的任务目标,普陀将重点在六个方面实现突破。水安全方面,持续推进堤防、泵闸提标改造,动态消除积水点,提升极端天气应对能力,构建“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的防洪除涝体系。水环境方面,深化雨污混接整治和“双达标”创建,推进排水管道检测修复,加强初雨治理与溢流污染控制,打造“清水绿岸”的人居环境。水生态方面,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打通断头河、提升水体清澈度,建设美丽幸福河湖,增强市民亲水获得感。水资源方面,强化节水型社会建设,推广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推动二次供水设施移交与改造,提升用水效率与供水品质。水管理方面,深化智慧水务建设,构建市政基础设施数字化底座,提升泵闸管养标准化水平,推动排水体制改革落地。水文化方面,挖掘元代水闸、古桥等历史资源,打造“苏河水岸”文化品牌,推动水文化与旅游、体育、教育融合发展。
强化治理能力建设构建现代化水务体系
贯彻落实“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重点就要在体制机制、资金保障、科技赋能、队伍建设等方面下功夫。普陀区将健全协同机制,强化水务、生态环境、规划资源等部门联动,推动河湖长制向社区延伸,形成“区-街镇-社区”三级治理网络。强化资金保障,积极争取市级资金支持,优化区级财政投入结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务项目建设与运营。推进智慧水务,建设统一的水务数据平台,实现河道、排水、防汛等实时监测与智能调度,提升预警响应与应急处置能力。加强队伍建设,开展水务专业技能培训,推动“产学研用”合作,引进高端人才,打造专业化、高素质的水务管理队伍。
“十五五”时期是普陀区水务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实现治理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区建管委将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坚持系统观念、绿色引领、智慧驱动,扎实推进水务各项任务落地见效,为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提供坚实的水务支撑。
原标题:《普陀区建管委(区水务局):润泽万物、链接未来,绘就人水和谐美丽蓝图》
栏目编辑:顾莹颖 文字编辑:赵菊玲
来源:作者:钱佳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