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首发!《2025企业级AI商业化进程报告》:8大核心洞察与未来趋势研判(附完整版报告下载)
创始人
2025-11-21 08:52:02
0

(来源:牛透社)

01

技术可行,商业为何不可持续?

当前,中国企业级AI的商业化落地正处于一个加速窗口期,由三重力量共同驱动。

首先是国家政策的强力引导,如国务院《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了“2027年重点领域融合普及、2030年智能经济成增长极”的阶段性目标,通过政策红利激活了全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动力。

其次是全球竞争的倒逼,中美AI竞赛已从单点技术比拼转向“算力-模型-应用”的全生态博弈,这促使国内企业在自主可控领域持续突破,构建了安全可靠的技术底座。

最后是企业实践的加速,头部科技企业与垂直领域龙头协同发力,形成了多元发展生态。

这些合力将AI应用带入企业的视野。崔牛会调研数据显示,中国企业级AI的渗透已越过临界点,已有超过70% 的企业在内部试点或规模化部署了AI产品。AI成为了主流议题,应用渗透已超越初步试点期,进入快速成长期。

尽管AI在企业内部的渗透率已显著提升,但行业整体仍处于“部署广、价值浅”的发展态势 。

当前,企业级AI商业化进程已进入“规模探索期”,约七成调研企业具备可用AI能力,但仅有少数企业实现了跨场景复用与可持续的投资回报率(ROI),价值兑现存在显著分化。

这种高部署率与低成熟度的并存现象,表明AI正经历“技术导入的甜蜜期”和“价值转化的阵痛期”。技术突破的速度不再是商业化的主要瓶颈,真正决定AI价值释放的,是需求结构、组织能力与生态协同。

因此,企业面临的核心挑战已不再是如何获得AI技术,而是如何让AI真正创造可持续的商业价值,完成从“技术可行”到“商业可持续”的惊险一跃。

02

商业价值释放之

“两大结构性矛盾”

《2025企业级AI商业化进程报告》深度解构了当前市场面临的结构性矛盾,这些矛盾直接限制了AI从技术优势转化为稳定收入的能力。

♦️矛盾一:商业化瓶颈转向需求侧,技术优势失灵

报告的核心发现之一是:技术成熟度已领先需求成熟度,商业化阻力正从供给侧转向需求侧 。通用AI模型能力的快速普惠,使得技术门槛普遍降低,但企业在采用和支付方面却面临认知与组织准备不足的问题。

企业普遍遭遇三大需求端约束:一是场景碎片化,企业的具体运营流程千差万别;

二是价值难量化,很难清晰计算AI带来的直接业务增量;

三是付费意愿不足,客户尚未将AI视为不可或缺的核心投资。

这些约束共同导致了“技术可行≠商业可行”的局面。

这种碎片化是企业级AI商业化进程中最大的共性瓶颈。无论是SaaS企业还是AI原生企业,均将“需求太零散,难以做大规模”视为最大的挑战,两类企业选择此项的占比分别高达29.7%和30%。

这种高度碎片化的需求直接导致AI解决方案需要大量的定制化开发、数据清洗与系统集成,迫使服务商陷入高成本、低效率的项目制泥潭,难以将标准化产品快速复制到大量客户身上,从而严重制约了规模化和盈利能力。

♦️矛盾二:市场结构的残酷分层:基本盘与利润区的割裂

企业级AI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残酷的结构性分化,形成了普惠型“基本盘”与深场景“利润区”的割裂。

客单价结构分化,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双结构”特征。

普惠型产品构成了基本盘。主流市场客单价集中在10万元以下的中低区间(占比约60%),这些产品多为“SaaS+AI”的增强功能或API调用包,它们支撑了市场的普及度与用户广度。

这类产品易于部署、采购决策流程简单,是市场普及的基石,但往往难以构筑深厚壁垒。

深场景解决方案形成了利润板块。真正贡献深度价值和进入壁垒的,是客单价在 10万至100万以上 的中高客单价解决方案。

这部分产品集中在深场景领域,如制造质检、金融风控等“价值明确、数据可控”的场景,强调行业Know-how与数据闭环,是真正具备盈利能力的企业所在。

这表明价值创造的核心已从“AI 能做什么”迁移到“AI 能为某行业解决什么”,强调行业深度。

低端市场被标准化API和功能增强型SaaS占据,难以产生超额利润,导致竞争加剧,而真正的盈利能力集中在能解决行业核心痛点的垂直领域。

这种结构性矛盾直接反映在企业级AI产品的营收体量上

调研数据显示,AI产品年营收低于500万元的企业占比高达 56%,构成了行业金字塔庞大而脆弱的基座。

这印证了“超半数企业仍处于产品验证期”的判断,表明大多数市场参与者仍在为生存而战,尚未找到稳定的市场契合点和规模化收入模式。

相比之下,AI产品营收过亿的头部企业凤毛麟角,仅占4%。这凸显了从技术创新到持续盈利的转型艰难,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深度洗牌。

03

组织准备度才是

穿越“死亡谷”的门票

在技术快速普惠的背景下,模型能力已不再是决定商业化成败的唯一因素。报告发现,组织准备度已成为新的竞争门槛。

♦️组织能力成为新的竞争门槛

商业化表现领先的企业普遍具备更完善的组织治理体系。这些企业将AI视为可沉淀的持续创造价值的资产,而非一次性项目。

它们通常具备清晰的AI战略与治理机制、完善的数据治理与MLOps能力、高效的跨部门协同机制(比如CAIO、AI PM),以及可衡量的AI价值体系(比如ROI等)。

由于大模型API的调用已成为主流(超过70%的企业选择调用外部大模型),技术本身的稀缺性下降,企业间的竞争已从单纯的算法转向整合能力和治理能力。

成功的企业开始从项目式落地转向平台化智能能力转型,通过构建AI中台、数据中台与行业能力库,提升模型、数据与流程的复用效率。这种平台化能力是决定AI投资能否从成本中心转变为价值中心的关键杠杆。

从AI应用落点看,企业资源集中于能快速创造业务价值的核心环节。

AI应用高度集中于产品与研发(60.3%)、营销、销售与客服等创收与创新核心环节 。职能支持类岗位(27.1%)这部分占比相对较低,恰恰预示着下一波效率红利将向这些中后台职能部门蔓延,通过流程自动化释放更大的运营效率红利 。

♦️两大阵营的生存挑战与商业模式对比

AI商业化的两大核心主体——SaaS厂商和AI原生厂商,因其基因不同,面临的挑战和采取的商业策略也大相径庭。

1.SaaS老兵(创新之困)

SaaS厂商的策略核心是防守与深耕,利用AI强化现有护城河。他们拥有成熟的客户基础,但困境在于产品同质化和创新不足,部分SaaS企业选择“技术没特色”的占比高于AI原生企业近两倍。

在商业模式上,SaaS厂商的策略非常稳健,高达 35.3% 的企业选择 “作为新功能打包进原产品售卖”,通过版本升级提升客单价,并向现有客户群平滑推广,以巩固现有生态价值。

2.AI原生者(市场之困)

AI原生厂商则作为“颠覆者”,其挑战集中在市场端与资金端。他们的产品往往基于前沿技术,但需要巨大的资源进行市场教育。核心挑战是“客户不认可AI的价值”(21.7%)和“缺钱”(16.7%)。

AI原生厂商的商业模式更具弹性,强调技术价值的“立命式”变现。一个值得注意的数据是,高达 21.2% 的AI原生厂商尝试 “按效果收费”。

这是一种基于技术自信的豪赌,旨在与客户实现最深度的价值绑定,从而挑战传统的软件定价逻辑。然而,这种模式要求极强的价值量化体系支撑,风险也极高。

无论哪类企业,定价策略仍高度不透明,产品价值难以简单标准化。调研显示,超六成(64.4%)的企业依赖“所有价格仅通过销售或商务洽谈提供”的“幕后洽谈”方式 。

这种非透明定价虽然有助于厂商规避风险和最大化定制收入,但也提高了客户的采购门槛和决策成本,抑制了产品的普适性扩张。这预示着AI定价策略亟需从传统的“成本逻辑”转向更科学的“价值逻辑”定价体系 。

04

趋势预判:未来1~3年,

市场将“全面加速”

企业级AI行业已进入一个高强度投入与白热化竞争的阶段,未来1~3年的市场演进速度将大幅提升。

♦️迭代加速与研发的高强度投入期

AI产品的迭代节奏正从“灵活探索”向“全面加速”演进 。调研显示,超过一半(57.0%)的团队计划在未来一年“比过去更频繁”地迭代产品 。这种普遍的加速意愿,反映了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和技术快速演进的现状。

支撑这种加速的是持续狂飙的研发投入。绝大多数企业(84%以上)计划在未来一年以超过10%的幅度增加研发投入 。

其中,近三分之一的企业计划将研发投入增长率提升至51%以上 。这种高强度投入期,预示着未来一年AI技术本身和产品应用将迎来快速突破。

然而,这种创新速度也带来了巨大的行业焦虑。技术迭代过快36.8%)被视为企业级AI商业化中首要的风险和威胁,远超人才短缺和现金流断裂 。

这种“创新焦虑”倒逼企业必须保持极高的研发节奏和技术敏锐度,一旦战略失误或押错技术路线,沉没成本将极高。

♦️向垂直领域纵深发展成战略共识

面对通用型AI的低价竞争和需求碎片化的共同困境,行业已形成清晰的战略共识:逃离红海,向垂直领域纵深发展。

核心战略是垂直化。聚焦垂直行业以绝对优势37.6%成为未来一年的首选战略 。

企业普遍认识到,未来竞争的关键在于对特定行业的深度理解与渗透,通过打造针对金融、医疗、制造等具体场景的专业化解决方案,是构建核心壁垒、实现规模化收入的最主要路径 。

高确定性场景指明了方向。市场预测未来最具商业潜力的场景呈现清晰的梯队:

以广泛的效率工具(营销内容自动化、智能客服)作为基本盘,以解决产业核心痛点的垂直应用制造业AI质检金融智能风控作为高价值区,并以代表技术前沿的多模态交互作为未来的增长引擎 。

这进一步明确了竞争焦点,谁能把AI能力沉淀为可复用的行业Know-how与数据闭环,谁就能构建起真正的竞争壁垒。

此外,竞争格局正从单点竞赛升级为生态协同,扩大生态合作(26.9%)成为第二大战略重点 。

未来的胜负手在于生态位与系统整合能力。领先者将依靠多模型兼容能力、行业插件生态以及与上下游系统的深度连接,形成可持续的生态优势 。

05

结语

企业级AI的竞争已经从“能做什么”转向“能赚多少”。行业已进入深水区,多数企业仍在为突破规模化瓶颈而苦战。

未来的赢家,将是那些不仅拥有先进技术,更能建立科学的组织治理体系、实现AI能力资产化、并聚焦高价值垂直场景的企业。

这份《2025企业级AI商业化进程报告》汇集了大量的样本调研数据和八大核心洞察,是您在AI时代制定商业战略、优化资源配置、锁定投资机遇的必备指南。

现在,我们邀请您深入阅读报告,洞悉中国企业级AI商业化进程的真实面貌和下一阶段的战略机遇。

立即下载《2025企业级AI商业化进程报告》,获取最前沿的商业化数据和战略指引!

相关内容

财报对对碰|小鹏营收比零跑...
  中新经纬11月21日电 (龚宸芫)近日,零跑汽车和小鹏汽车披露...
2025-11-21 12:21:19
机制给力,让村里的年轻干部...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农村天地广阔,农业大有可为。广袤乡村,为青年干...
2025-11-21 12:21:13
港股异动 | 浪潮数字企业...
浪潮数字企业(00596)现跌超9%,截至发稿,跌8.91%,报7...
2025-11-21 12:21:08
中日韩会议,确认推迟!
据参考消息援引韩联社11月20日报道,在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涉台言论加...
2025-11-21 12:21:05
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有哪些成...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11月21日,市政府新闻办举办首都“十四五”规...
2025-11-21 12:21:03
这五个“更加”,讲清了五年...
责编 | 徐秋阳编辑 | 吴瑶 设计 | 李旭冉
2025-11-21 12:20:58
云南推出新版行动计划打造一...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转自:中国政府采购报新闻一线云南推出新版行...
2025-11-21 12:20:53
连续两股较强冷空气来袭 影...
中新社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 陈溯)记者21日从中国气象局获悉...
2025-11-21 12:20:48
廊坊开发区以创新力度拓展发...
(来源:廊坊日报)转自:廊坊日报 本报讯(记者 马珉璐 通...
2025-11-21 12:20:44

热门资讯

财报对对碰|小鹏营收比零跑高,...   中新经纬11月21日电 (龚宸芫)近日,零跑汽车和小鹏汽车披露了第三季度财报。  从销量表现来看...
机制给力,让村里的年轻干部敢闯...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农村天地广阔,农业大有可为。广袤乡村,为青年干事创业提供了施展身手的舞台。给予呵...
港股异动 | 浪潮数字企业(0... 浪潮数字企业(00596)现跌超9%,截至发稿,跌8.91%,报7.05港元,成交额6539.92万...
中日韩会议,确认推迟! 据参考消息援引韩联社11月20日报道,在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涉台言论加剧中日两国矛盾升级的情况下,定于本...
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有哪些成绩?...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11月21日,市政府新闻办举办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金融...
这五个“更加”,讲清了五年来法... 责编 | 徐秋阳编辑 | 吴瑶 设计 | 李旭冉
云南推出新版行动计划打造一流营...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转自:中国政府采购报新闻一线云南推出新版行动计划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本报讯 《云...
连续两股较强冷空气来袭 影响中... 中新社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 陈溯)记者21日从中国气象局获悉,预计未来一周,将有连续两股较强冷...
廊坊开发区以创新力度拓展发展维... (来源:廊坊日报)转自:廊坊日报 本报讯(记者 马珉璐 通讯员 陈哲)近日,记者走进冀雅(廊...
谎称“工伤”为“自伤”,三人合... 转自:扬子晚报扬子晚报网11月21日讯(记者 陈勇)工伤已由第三方责任人承担医疗费的情况下,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