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5点,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街道的“团结湖炒饭”门前已排起长龙。灶台前,王鑫林手中的锅铲在猛火中翻飞。这份忙碌,从他深夜树林里的游击摊位,延续到了如今的门店。在他的炒饭里,融合了一座超大城市治理的人文温度。
王鑫林是江西人。2011年来到北京后,凭借着自己的烹饪技能,开始了摆摊生涯。他给自己的小摊取名“猛火炒饭”,因主打广东口味,被熟客称为“小广东”。他说,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好好赚钱。”
北京的长虹桥、朝阳公园,以及绿化带小树林——这些都是王鑫林曾经的“战场”。下午1点备货,深夜12点出摊,清晨六七点收工,这样的生活他过了14年。
“慢慢就习惯了。”回忆起摆摊的日子,王鑫林说,唯一的困难是下雨天,“想做生意又出不去”。摆摊时难免遇到投诉,城管人员会来沟通,“也被处罚过,但大多数时候执法是很人性化的”。
为了持续经营,王鑫林建了几十个微信群。每到出摊时,他就在群里通知地址,熟客们便闻讯而来。
转变发生在今年10月。随着手艺被更多人认可,不少食客慕名而来。为了一口“网红”炒饭,队伍最长时要排7小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容与周边居民休息。
“最大的问题还是安全隐患。”团结湖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常务副队长赵增波说,摊主使用的液化气罐不符合规定,这也是很多小摊存在的问题。
为留住这缕“烟火气”,在朝阳区市场监管局、城管执法局与团结湖街道的协同推动下,他们为王鑫林找到了“转正”的机会,“猛火炒饭”终于在他经常摆摊的团结湖街道扎下了根。“有了落脚的地儿,心里踏实了很多。”王鑫林说,“感谢各方面的包容与帮助,让我有了安身之所。”
新店位于“郭林家常菜团结湖店”旁,店面不大,但配备了崭新的灶具炊具。燃气单位还专门为他新接了一条燃气管线。从液化气罐到天然气管线,不仅更安全,效果也更好。“炒饭、炒米粉要干炒,用天然气最好。”新设备是按他的要求定制的,“所有投资都是老板出的,这让我感受到朝阳区的温暖。”
王鑫林口中的“老板”是“郭林家常菜团结湖店”的负责人王援军。王援军介绍,企业将原来的粗加工间改造成档口,除了提供设备,还增派人手协助炒饭。
王援军说,当街道找到他时,他第一时间就答应了,“游商不卫生、不规范,也影响居民。街道信任我们,王师傅在北京这么多年也不容易,能提供帮助,我们很愿意”。
由于王鑫林缺乏开店经验,王援军协助他完成办证等手续。从筹备到开业,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门头招牌也换成了“团结湖炒饭”。王鑫林很喜欢这个新名字,“我一直在团结湖附近,这名字有特点,有标志性”。
新店开业后,生意更加火爆。每天营业前就已排起长队。“我们下午5点营业,到凌晨两点就卖光了。”炒饭供不应求,排队动辄两三小时,食客们再也不用跟着他“打游击”了。
王鑫林从未想过能在北京拥有自己的店。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还有3个孩子在老家读书,他奋斗的目标很简单:“让家里人生活条件好一点。”
从流动摊贩到持照商户,王鑫林的蜕变是北京城市治理现代化的一个缩影,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案例。他说,在这一过程中,他感受到的是“特别配合”的服务与“速度特别快”的办事效率。
朝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从无照游商到持证店主,这一转变正是朝阳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所在:用链条式帮扶织密服务网,让政府真正站在“服务者”的位置上。“朝阳区将营商环境建设作为‘双一把手’工程,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快法治化建设,同时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从‘管市场’转向‘服务市场’。”
例如,为给流动经营者留足“转型缓冲期”,朝阳区率先推出《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清单3.0》,将187项轻微违法行为纳入“包容审慎监管”范围,不搞一刀切。监管方式也转变为“无感监管、无事不扰”新模式,试点“无事不扰”白名单——以往频繁上门检查、打扰经营的情况已大幅减少。
同时,朝阳区积极推进跨部门协同治理,从区市场局、城管执法局延伸至街道层面,形成立体化治理网络。创新服务模式如“一窗受理、一次办结”“信用承诺+容缺办理”等,使企业提交设立申请最快10分钟内完成审核,新设企业当天取照,现场取照不超过4小时,为创业者提供了极大便利。
该负责人表示:“优质的营商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部门与街道间的高效协同,为企业营造了更加宽松的生长环境。”
如今,王鑫林每天能多睡一会儿,不再需要深夜出摊。但他的炒锅依然火热,承载着家人的期望,也温暖着食客的胃与心。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