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十里铺村种的那100亩高寒冷凉白菜,亩产足足有15000斤呢。按平均每斤8毛钱来算,一亩地收入轻松过万。白菜一收完,就能种冬小麦。”日前,记者来到宜君县勇盛缘农民田间学校,负责人张勇满脸自豪地介绍着种植高寒冷凉白菜给群众带来的好处。
宜君县勇盛缘农民田间学校成立于2022年2月,学校采用“理论+实践+跟踪指导”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高素质职业农民。截至目前,学校先后组织2350名农民参加相关培训,在学校的带动下,区域内西瓜、蔬菜种植面积扩大了40%,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引擎。
特色种植技术铺就农民增收路
走进勇盛缘农民田间学校的670亩实训基地,只见西瓜栽培区、高寒蔬菜示范区、玉米小麦种植区划分清晰。
学员们在田间地头和专家学习讨论,边学边动手操作。“我们实行‘1名专家带5名学员’的小组制教学,让大家通过‘眼看、耳听、手操作’,真正把技术学到手。”张勇说。
办学以来,学校累计开展培训超百场次,学员技能转化率达到90%以上,真正实现了“一人学技、全家增收”的目的。
彭镇学员刘百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通过参加西瓜种植和蔬菜实训课程,他掌握了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实用技术。“专家教我们用黄板诱杀蚜虫,这可比打农药环保多了,效果还好。”他严格按照“行距60厘米、株距30厘米”的标准种植白菜,采用有机肥替代30%化肥的做法,让白菜品质大幅提升。2024年,他种植的50亩白菜亩产达到15000斤,一季就增收15万元,50棚西瓜年增收50万余元。
农民田间学校重点引进的高寒冷凉蔬菜品种,填补了宜君县在西北高寒冷凉蔬菜规模化种植方面的空白。目前已经有10余户农户开展规模化种植,亩均收益稳定在1万元以上,为农民拓展了新的增收渠道,让大家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智能农机解锁致富新路径
“以前人工打药,1亩地得打小半天,累得腰都直不起来,现在用无人机,20分钟就搞定了,不但效率提高了,每亩还能省5至10元钱。”彭镇学员张文斌说起智能农机的便利,兴奋不已。
针对农民“打药难、效率低”的难题,学校把植保无人机飞防、现代农业机械使用、智能化设备检修作为实训重点,配备了15台农用无人机,让学员系统掌握智能化农机技术。通过飞防培训,不仅解决了传统打药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的问题,还让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了“省时提效降成本”的转变。
曾被“种地收益低、外出难顾家”问题困扰的张文斌,2022年返乡后报名参加了培训。在实训基地,他系统学习无人机组装、航线规划、药剂配比等技术,专家手把手教他调整飞行参数。苦练后,他不仅学会了无人机维修,还考取了操作手合格证。结业后,张文斌组建了跨区作业服务队,购置了4架无人机提供飞防服务。2023年,服务队累计作业3000亩,他个人收入也明显增加,还吸纳了10名村民就业。“现在大家都喊我‘张队长’,感觉特别有成就感。”张文斌笑着说。
一站式服务托稳农民致富梦
作为2022年宜君县“最美家乡人”荣誉获得者,学校负责人张勇始终将“服务农民”放在首位。
农民田间学校不仅传授技术,还提供社会化植保飞防、土地托管、病虫害防治咨询等一站式服务,目前已经带动100余人就业。
“之前种地都是各管各的,遇到问题都不知道问谁;现在学校服务周到,我们有难题很快就能解决,大家心里既踏实又高兴。”学员张双喜感慨地说。
谈及未来,张勇眼中满是热切期盼:“我们正全力规划建设数字农业主题实训中心,要进一步深化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合作,把前沿农业技术引进田间地头,还要打造一处高标准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未来3年,我们要朝着‘省级农民教育标杆’目标全力冲刺,让年培训规模突破1000人次。”他的话语掷地有声,道出了开办学校的初心:“就是要让农民在‘家门口的课堂’里学真技、长本领、赚大钱,让每一分耕耘都有丰厚回报,让乡村振兴道路越走越宽。”
上一篇:世界客商大会这把火,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