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安晚报)
转自:新安晚报
菜子湖湿地白兔湖已成为候鸟过境歇息、过冬繁衍的天堂。
本报讯 小雪节气,水瘦山寒。在菜子湖湿地桐城市孔城镇江淮运河白兔湖入口处,数万只候鸟陆续飞抵这里栖息越冬。随着引江济淮菜子湖航线如期按下“暂停键”,昔日的航运要道,眼下已成了候鸟的“生命驿站”。
11月22日,记者在白兔湖与江淮运河交汇处看到,成群的鸥鹭在水面嬉戏,大雁在滩涂休憩,各类候鸟或飞或停,除大雁、野鸭等常见鸟类外,东方白鹳、白头鹤、白琵鹭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也频频在此现身,构成一幅生动的生态画卷。
菜子湖水面215.3平方公里,由菜子湖主湖、白兔湖和嬉子湖三湖合一构成,经长河而注入长江,形成了统一的菜子湖水系。引江济淮工程菜子湖航道沟通长江和巢湖,是国家高等级航道网“四纵四横”布局规划中“纵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淮运河入江主航道。2023年9月16日,江淮运河菜子湖线航道通航,标志着连通长江与淮河的江淮运河航道全线开通试运行。
据了解,停航前的江淮运河孔城段,日均通航船只超百艘,总吨位逾10万吨,航运经济效益显著。引江济淮工程在追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始终兼顾生态保护责任。为降低航运对湿地及候鸟生存环境的影响,按照国家相关部门要求,安徽省交通运输综合执法监督局考虑菜子湖候鸟越冬生存条件,航道每年冬季实行停航(每年11月至次年3月)。
作为沿江代表性湖泊湿地,菜子湖湿地白兔湖是江淮运河的必经之地,入河口处湿地、湖沼众多,水生生物和植物资源丰富,许多候鸟把这里作为越冬“补给站”、停歇地和繁殖地。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为候鸟越冬期,白头鹤、东方白鹳、白琵鹭等珍稀鸟类都会飞抵白兔湖湿地。
据孔城镇农业农村发展中心主任汪乐介绍,湖中的小鱼、小虾及各类软体动物,为肉食性候鸟提供了充足食料;湿地植物的根茎,则成了草食性候鸟的“天然粮仓”。
“引江济淮工程菜子湖段冬季实施禁航,这对保护湿地和候鸟意义重大。”安庆市菜子湖湿地生态保护协会会长王三益表示,2012年以前每年来这里越冬的候鸟还不到2000只,这两年冬季来菜子湖过冬候鸟据统计超过60万只,而且有不少珍稀鸟类。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蒋六乔通讯员余大国吴子航摄影报道
上一篇:斗图大赛超30万人次点赞
下一篇:百名老兵守护千年古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