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宁波富兴船舶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 胡翔
作为一名在船舶管理行业深耕十几年的“老航运人”,过去五年,让我感慨的不仅是宁波港口的规模不断扩大,更是宁波航运政务服务改革不断跑出“加速度”。
过去办证动不动耗时两三个月,船舶停航动辄损失上百万元;如今最快10天就能办结,船舶在办证期间还能“不停航”正常营运。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们船舶管理行业在几年内迅速发展,也让宁波的航运营商环境更具吸引力。
过去,“办证难、办证慢”是船舶管理行业的普遍痛点。我们船舶管理公司被称为“船队管家”,除了船舶的日常管理外,还要协助船东办理船舶买卖过户、证书换发等业务。
过去一艘船过户,需办理船舶所有权证书、船舶检验证书、国籍证书、营运证等十几个证件,每个证件都需按流程逐级审批,上一个未完成,下一个就无法启动。
此前,我们一位客户的万吨级集装箱船需从苏州过户至宁波,来回跑窗口、补材料,整整花了3个月才办妥全部手续。
在这3个月里,船舶只能停泊港口无法营运,按当时市场行情,每月损失上百万元。
2020年左右,变化悄然发生。
宁波开始推行政务服务数字化改革,船舶办证业务逐步迁移至线上,材料提交、进度查询、结果反馈均可在网上完成。
更令人惊喜的是,审批流程也得到优化,从过去的“串联审批”转变为“并联办理”,多个证件可同时申请,部门之间实现数据共享,无需重复提交材料。
真正的“获得感”,来自去年上半年推出的“不停航办证”政策。只要材料齐全、符合法定条件,提交申请后船舶即可正常营运,证书会在承诺时限内邮寄送达。
今年6月,我们为一艘万吨级货船办理换证,从提交材料到拿到新证仅用了10天。在这10天里,船舶始终在营运,客户未受任何影响。他算了一笔账:如果按旧政策,至少要停航20天,损失超50万元。如今这笔钱全部省了下来。
这五年来,宁波的船舶管理行业也实现了“水涨船高”。越来越多的船东主动找上门,甚至全球航运巨头地中海航运也将其中国首个船舶管理公司设在宁波。
这背后,是宁波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在持续“加分”——政务服务效率提升,让船舶周转加快、运营成本降低,也让宁波从“大港”迈向“强港”的转型之路走得更稳、更有底气。
新闻多一点
“一船多证一次通办+不停航”是宁波海事、交通运输部门实施沿海船舶多证联办机制的进一步深化。该项服务,经历了内部流程重塑、跨部门协同联办、长三角地区转籍海船的不停航通办、全国范围转籍海船的不停航通办四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实施至今,该机制已累计服务船舶近1500艘次,为航运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超80亿元,有力推动地区航运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截至今年10月,宁波籍航运企业已达399家,宁波籍船舶有1234艘,宁波籍船舶总吨位达到902.3万吨。
宁波日报 甬派客户端 记者金鹭 通讯员宋兵 祁凯
下一篇:让检察护老有力度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