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日报)
□ 本报记者 陈 娴
中期分红、季度分红、特别分红……年度分红压轴登场之前,A股市场的“红包雨”接连不断,为投资者带来阵阵惊喜。iF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1日,已有146家江苏上市公司宣布了2025年的现金分红计划,占A股公司总数比例超20%,分红金额合计达456亿元。
在这场“红包雨”中,不仅有传统行业龙头企业的稳健身影,更有众多科技企业积极参与。分红已不再是少数公司的“自选动作”,而是逐渐演变为上市公司回馈投资者的“必答题”。
龙头企业频现“多次分红”
稳定的现金分红,是反映上市公司经营情况与回报投资者意愿的重要指标,分红力度更是直接体现了公司的实力与诚意。
以药明康德为例,其今年通过特别分红和中期分红计划,向投资者派发高达20.41亿元的现金红利,实现了一年多次的“慷慨”分红。公司首席财务官施明说:“上市以来,公司在持续投入能力和规模建设的同时,一直坚持行业领先的30%现金分红比例,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的高速增长,也会通过现金分红的形式反馈给股东。”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药明康德归母净利润120.76亿元,同比增长84.84%,远超2024年全年水平。
制造业、金融业等领域的龙头企业也纷纷刷新中期分红纪录。南京银行半年度归母净利润180亿元,同比增长8.06%,拟派发现金红利37.86亿元;苏州银行归母净利润31.34亿元,同比增长6.15%,派发现金红利9.39亿元;国电南瑞归母净利润29.52亿元,同比增长8.82%,将派发现金红利11.74亿元;南钢股份2025年中期盈利14.63亿元,同比上升18.63%,现金分红7.31亿元……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分析认为,分红行为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不少企业连续多年实施高比例分红,不再仅专注于自身扩张,而是主动与投资者共享发展成果;二是面对投资者对分红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多公司调整了分红策略,提升分红比例、开启中期分红,积极回应投资者诉求。“这种转变,既是投资者回报意识的觉醒,也契合了监管层推动的‘以投资者为本’理念。”
“上市公司积极分红,既受到市场环境与政策引导的外部拉动,也源于企业能力与发展需求的内生驱动。在国家和省级层面激励与规范并举的政策引导下,江苏上市公司分红意识显著增强,逐渐认识到长期稳定的分红不仅有助于微观层面稳定股价、吸引投资、提升企业声誉与竞争力,也对宏观层面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杜宇玮说。
科技企业成分红“新力量”
此次“红包雨”中,来自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汽车零部件等领域的科技企业表现活跃,成为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市场对科技企业“更倾向于将利润投入研发而非分红”的刻板印象。
数据显示,在146家发布季度分红、中期分红、特别分红的上市苏企中,来自创业板、科创板和北交所的企业合计占比超过半数,不少“年轻”上市公司分红意识极强。
以三协电机为例,这家公司刚在北交所上市一个月,便发布了半年度权益分派预案,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元,共预计派发现金红利3690.47万元,这一金额甚至超过了其上半年的净利润规模。此外,酉立智能、鼎佳精密、汉邦科技、泽润新能、天工股份、众捷汽车、泰禾股份、胜科纳米、赛分科技等企业,均为2025年刚上市的公司,也纷纷加入了分红行列。
“市场是科技创新的‘试金石’,科技企业加入分红行列,正说明资本市场的科创引领作用不断增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成效显著。科技企业正成为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的重要主体,资本市场则逐渐成为其孵化成长的重要载体。在此背景下,科技企业积极分红,有利于鼓励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进而推动资本市场从‘交易游戏’逐步走向‘价值投资’的高质量发展轨道。”杜宇玮说。
刘春生分析了企业层面的动因:“首先,不少科技企业已进入盈利稳定期,能够在保障研发投入的同时,拿出资金进行分红,这表明其业务模式趋于成熟,现金流充沛。其次,科技企业开始重视与长期投资者的关系,希望通过稳定的分红吸引追求稳健收益的资金,进一步完善市值管理。这也打破了市场对科技板块‘重研发轻回报’‘只赚成长不分红’的偏见,表明科技企业完全能够实现‘研发投入、业绩增长、投资者回报’的良性平衡。”
从“愿分红”到“会分红”
随着分红渐成常态,一个更深层的问题也随之浮现:如何平衡好投资者回报和企业发展?
一位上市公司董秘告诉记者:“分红一定是在企业经营状况稳健、对未来预期乐观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与投入充足资金进行技术研发、产品迭代、人才招聘等并不矛盾。回馈投资者是上市公司的责任,也是在向市场传递盈利能力稳定的积极信号,有助于吸引更多长期投资者的关注。”
“与投资者共享发展成果,本质上是长期共赢。关键在于怎么科学、适度地确定分红比例,尤其是对于成长期的企业,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要通过分红树立良好的资本市场形象,回馈投资者,也要保留足够的资金用于未来研发、市场拓展等关键领域,确保企业利润的持续增长。”一位二级市场投资人说。
在杜宇玮看来,稳定、持续的分红是企业生命力的体现,但需警惕分红能力与分红水平“错位”。要让有能力分红的企业积极进行分红,无能力分红企业避免“庞氏分红”。为此,需从企业治理与政府监管两方面“双管齐下”,合理控制分红力度与频率,防止因分红中断引发股价波动或加剧经营风险。
他进一步建议,企业应结合行业特点、经营杠杆、融资约束、投资需求、生命周期等多元因素,制定合理、稳定、可持续的分红与股权激励方案,以化解“委托—代理”问题。政府层面,则应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开放,拓宽民营企业特别是科技企业的融资渠道。同时,依据企业生命周期、资产结构、融资需求等特征,制定更精准的差异化分红监管政策,以健全的常态化分红机制,营造健康、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目前,上市公司分红的重头戏“年度分红”尚未登场,根据过往经验,每年的年度分红通常力度最大、金额最高,是全年分红中的“主菜”。当下的“红包雨”,不仅不会透支市场的期待,反而会成功预热氛围,让投资者对“年度分红”抱有更高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