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改革报)
转自:中国改革报
□ 梁德华 王晓慧
□ 本报记者 程晖
今年以来,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宁津供电公司原集体企业中茂宁津分公司以改革破局发展瓶颈,坚持“双向发力、质效并举”的工作思路,聚焦“电力工程施工、电网运维服务、新能源业务”等市场模块,对内做实主业支撑,对外主动拓展市场化业务,实现了质效双提升的目标。
多元布局打开营收新空间
一是加快新能源项目落地,推进“以电代煤、以电代气、以电代油”的能源消费新模式,涵盖分布式光伏、电动汽车充换电等领域,有效提升清洁能源消纳能力。二是保障县域内健身器材产业园等重点园区用电稳定可靠,深入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持续优化县域电网结构,提高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为新能源项目接入和地方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三是将自身发展融入地方经济大局,全力当好服务地方发展的“电力先行官”。针对全县“一金一木”两大特色产业,实施定制化供电服务。通过“定人、定期、定制”的走访机制,加强与园区企业的联系,定期上门了解用电需求,协助排查安全隐患,量身定制用电方案,保障企业生产用电安全可靠,助力全县家具行业转型升级,帮助客户降低用电损耗15%。
自主攻关突破技术瓶颈
为提升自主施工能力,该企业开展多项施工技术攻关,创新研发便携式断路器等安装设备,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大大节约了施工成本,作业效率提升40%,每年节约吊车吊装费用40万元。同时,利用技能等级评价、“三自主”等培训机制,累计完成31名员工技能送培,培养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才35名,高空高压双证人员11人,自主施工作业贡献率完成保持在50%以上,自主完成施工项目占比从50%提升至85%,标准化工作完成率达100%。
精细管控实现降本增效
在工程精细化管理方面,该企业从项目立项、物资采购到施工结算实现全流程管控动态跟踪,全年项目成本管控精度提升22%。推行“二次竞价”物资管理模式,开展账卡物清查,对盘亏资产、待报废资产、合并建卡、低值易耗品分门别类进行处理,实现物资合规管理。在施工管理中,应用“进度可视化看板”,将项目分解为多个关键节点,实时跟踪进度偏差,实现95%的项目按计划竣工;建立“三级验收”质量管控机制,实时统计工程成本,结算周期缩短至3天,还能及时发现超支风险。通过精细化的管理,不仅降低了成本,也大大提升了客户满意度。
目前,该企业已形成“对外市场有突破、对内支撑有保障、能力管理双提升”的发展格局。下一步,该公司将持续深化业务发展模式改革,推动企业向“专业化、市场化、精细化”方向稳步迈进。
上一篇:“好房子”
下一篇:警惕糖尿病年轻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