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全国总工会)
读者朋友们晚上好
欢迎收听《夜话》
每个人的衣柜里
或许都有一件最特别的衣服
对今天的作者而言
这件衣服,不是华服
而是一件洗得泛白的工装
从第一次穿上工装走上岗位
这件“战袍”见证了
她从青涩到成熟的职业生涯
老班长说,穿上工装
闻着机油味,站在车床旁
病就能好一半
这不是一句玩笑
而是劳动赋予一件衣服的神奇力量
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件“战袍”的魅力
我的工装
点击播放按钮,聆听音频朗读
日晴暖,风微拂,晾衣架上的工作服轻轻晃动,它的颜色在咖啡和军绿之间晕染,因多次洗涤已有些泛白。那是我的战袍,是我通勤路上的风景,无数个日子,我都是穿着它在厂区、在工位上工作。
第一次穿上工装的情景,历历在目。那时,我还在宁波一所机械学校培训,有一天,带队老师给我们每个学员带来了两套工作服,全棉的深蓝色夹克衫,厚实板正。恍惚间我有一种穿新衣的欣喜,同时又有一种隐隐的情愫在泛滥,那是一种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骄傲感,自此我就是一名电厂的职工了。
刚入职,我被分配在修配车间,那套工装在那儿陪伴了我数个年头,一袭深蓝行走在春夏秋冬。七月流火,汗水浸透了工装的整个后背,站起身时会把凳子都带得站起来,没有及时换洗的话,工装上甚至会泛出一道道白色的盐渍。但看到机床旁整齐堆放的加工好的零件,泛着油光的脸上就会露出欣慰的笑容。冬日严寒,被冻麻了的手一哆嗦,就把油壶里的机油溅在了胸前,在工装上留下深深浅浅的油斑。这样不甚干净的工装我从未嫌弃过,还倍加珍惜,因为它是我出征的战袍。当时我的老班长曾说:“我只要穿上工作服,闻着机油味,站在车床旁,病就能好一半。”
后来工装陆陆续续又换成过牛仔蓝、灰色、黄色的,款式基本相同,宽松的夹克装,口袋多,面料厚实耐用。我最喜欢的工装,应该就是现在晾晒着的这套。有棉衣、棉裤、棉背心、春秋装,同系列设计、配套齐全。如今,我穿着它穿梭在各个班组登记盘点固定资产,检查办公室内务,还穿着它晃悠到厂外,核对确认厂外住宅。因工装上有明显的公司LOGO,与街道、社区和物业接洽,不用介绍即明了,直奔主题。
在这纷繁的世界,工装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是梦想的载体,是奋斗的印记,是我与职场紧密相连的情感纽带。
监制 刘颖余
主播 吴丽蓉
作者 黄瑾瑶
本文原载于《工人日报》(2025年11月16日03版文化·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