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共同富裕”从一个宏伟蓝图,细化为村民药费单上的数字、养老金账户的余额和一日三餐的温度,一个村庄要如何编织一张“兜得住、保得好”的安全网?
曲寨村全貌清晨,河北省石家庄市曲寨村在萨克斯悠扬的旋律中苏醒。七十岁的村民冯春芳在老年公寓旁的小广场上,用一首《我爱你,中国》开启崭新的一天。今年“五一”,他从城里搬回了村里,住进了“新家”——老年公寓。
冯春芳在老年公寓“俺们村老年公寓就在新民居这边,我家离这也就不到200米,住着方便,食堂的饭一天换一次,一个礼拜不重样。”冯春芳笑着带记者边走边介绍。
老人们在老年公寓门前小广场上活动
曲寨村老年公寓内景
曲寨村街心广场走进曲寨村,500多栋二层别墅和9栋高层住宅错落有致,五纵三横的柏油路宽阔平坦。其中,老年公寓是一座二层围合院落,透明的雨棚下,是半个足球场大的共享空间,像一个温暖的超大客厅。村民年满70周岁即可免费入住。
住在这里的日子,村民牛会斌用“美滋滋”三个字来形容:“孩子们都去上班了,我说咱们去住养老院吧,这不用做饭,住着可比在家里好。早晨我领一帮人,俺们就是做广播体操、做健身操,这日子过得美滋滋的,可好哩!”
曲寨村民牛会斌在老年公寓内健身一本看得见的“民生账”
这份踏踏实实的“美”,源于一本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账”。冯春芳给记者介绍村里发放的保障福利“账本”。
“这是满了65周岁每年每人村里给发的2000块养老金;股份分红我每年是两万多块钱;还有过节费,八月十五、过年这一共是1500块钱。零零总总一年村里给发四万多块钱吧,反正生活没什么发愁的啦,心里敞亮。”
曲寨村民福利保障个人心里的“小账”之所以清晰,是村里那本运转多年的集体经济“大账”的有力支撑。曲寨村村办企业总资产超100亿元,集体经济的壮大,最终要托起的,是村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稳稳幸福。
2024年曲寨村给村民发放的各种福利保障总支出“不怕害大病”的底气
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4号到9号,是曲寨村为村民启动城乡居民医保“村级二次报销”的日子。9月4号一早,60岁的刘玉香拿着不久前两次手术的票据,来到了村社会保障委员会办公室。
工作人员一丝不苟地核算着每一项费用:“您看总花费一共是10404.28元,减去医保报销的,再减掉自费药,扣除3000元起付线,剩下村里还能给您报销2223块钱,到时候这笔钱就直接打到您的农行卡上。”
曲寨村社会保障委员会办公室内国家医保“保基本”,曲寨村的“二次报销”则致力于为患病村民自付费用“兜底线”。村民牛会斌聊起这个话题,话语里是藏不住的自豪:“哪个村都不如俺们村好,看病花多少钱给你报多少钱,不怕害大病。”
“不怕”二字,底气十足。曲寨村党委书记姚建伟说,他们的目的非常明确:“我们就是想,怎么从根本上把‘因病致贫’这个风险,给它降到零。”
从标语到现实的共同富裕
“降到零”,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诺。在曲寨村东门阁的影背墙上,1996年就写下的“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是这份承诺的起点。覆盖全民、公平统一、可持续的村民保障制度,随着集体经济的日益壮大,从墙上的标语,一步步照进现实。
曲寨村街景而连接承诺与现实的,不仅是温度,更有尺度。曲寨村《社会保障实施办法》中,有一条被着重标注:一直从事个体经营或从集体企业辞职另立门户、甚至出卖企业技术和商业秘密的,其本人和配偶将被免除养老保障和补贴。
这道看似“不近人情”的减法,最终目的,是为了做一道更大的加法——引导村民将个人奋斗融入集体发展,把共同的“蛋糕”越做越大。
曲寨村北口精准保障,不吃“大锅饭”
曲寨村社会保障委员会工作人员牛立娟提供了一组扎实的数据:全村3510位在册村民,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10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98.5%。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村里自主建立了近20项福利保障:每人每月500元生活补贴;65岁以上老人额外享有2000元年度养老金;还有覆盖全村的节日福利、水电暖补助等一揽子保障。
曲寨村社会保障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牛立娟既要让村民有获得感,又不能吃“大锅饭”,曲寨村党委书记姚建伟道出了其中的核心逻辑:“共同富裕来自共同奋斗,任何的激励政策都是鼓励人们去干。干了一辈子,老了享清福,村里能养活起你。村里该出的出,该补的补,一定不要弄成大锅饭,这才能可持续。”
曲寨村街道景观歌声里的幸福生活
夜幕降临,在曲寨村文化广场上,“新时代合唱团”的歌声再次响起。
曲寨村“新时代合唱团”排练歌曲站在村口“国泰民安”的牌坊下回望——从“病有所医”的兜底保障,到“老有所养”的温暖陪伴;从激励奋斗的精准分配,到“住有宜居”的现代化社区……曲寨村这个集体经济过百亿的“超级村庄”,正用其独特的“算法”和保障机制,守护着大家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让看得见、摸得着的踏实感,贯穿于那些平凡却闪亮的日常。
曲寨村街道秋景记者:黄 静
一审:龙菊珍
二审:罗亚楠
三审:谢红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