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将接力棒交到队友手中,苏炳添缓缓停下脚步。在全场近44000名观众的见证下,属于苏炳添的时代在此刻温柔地画上了句点。
十五年前,正是在广东省奥体中心,21岁的苏炳添与三名队友以打破全国纪录的38秒78夺得广州亚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冠军,那是他第一枚洲际大赛的金牌。十五载春秋倏忽而过,苏炳添在这条跑道上书写下属于自己的故事,成为后辈们奋力追赶的传奇。
2010年广州亚运会,苏炳添(左二)与队友共同登上4×100米接力最高领奖台(视觉中国)
时过境迁,再次回到同一片场地,36岁的苏炳添如今已成为队友口中的“苏老师”。2018年4月,他被聘任为暨南大学副教授;今年4月,他又正式担任暨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全红婵、广东队队友严海滨等年轻运动员都成了他的学生,“苏老师”这个称呼,他当之无愧。
苏炳添的短跑生涯,就是一部不断突破极限、超越自我的奋斗史诗:他是首位突破10秒大关的亚洲选手;在东京奥运会上跑出9秒83的亚洲纪录,成为首位闯入奥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此外,他还随队在男子4×100米接力中递补获得铜牌,为中国赢得该项目首枚奥运奖牌。
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苏炳添以9秒83打破亚洲纪录晋级决赛(视觉中国)
与国际大赛的辉煌相比,苏炳添的全运之旅充满坎坷:2009年,初出茅庐的小将苏炳添名列百米第六;此后两届全运会,他先后以0.04秒和0.06秒的微弱劣势输给张培萌和谢震业,收获两枚银牌;直至2021年陕西全运会,第四次站上全运会百米决赛起跑线的苏炳添终于圆梦,以9秒95拿到全运会个人项目首金。
而这一次,更像是一场“有预谋”的告别。苏炳添自东京奥运会后便萌生退意,然而,对在家门口出战全运会的渴望让他选择坚持。五战全运会,他只出战接力项目,却在开幕式上以主火炬手的身份完成了最耀眼的亮相。
本届全运会开幕式,苏炳添(中)作为主火炬手共同点燃火炬(视觉中国)
今天上午的预赛中,原定担任第一棒的苏炳添在最后时刻因肌肉不适被队友陈嘉浩顶替,广东队最终以39秒22的成绩排名小组第三,惊险递补晋级。好在苏炳添没有让所有人失望,他还是如期站上决赛的起跑线。
“我最不忍看你背向我转面,要走一刻请不必诸多眷恋……”比赛结束后,现场响起经典的粤语歌曲《讲不出再见》,苏炳添专程绕场一周向全场观众致意。他脱下自己的钉鞋高高举起,完成了象征告别的“挂靴”仪式。主办方特意为“苏老师”准备了话筒,让他有机会向所有支持自己的人道别。“能够坚持到今天,在家乡和大家说一句再见,我感到非常荣幸。”回首职业生涯,苏炳添感慨良多,“未来我希望能为祖国培养更多田径人才,帮助更多热爱短跑的青少年完成他们的梦想。”
苏炳添赛后脱下钉鞋高高举起,完成了象征告别的“挂靴”仪式(本报记者王竟成摄)来时尚显青涩,去时已是传奇。苏炳添的告别之战并不完美,交接棒出现瑕疵的广东队,最终名列第四,以0.03秒之差无缘奖牌,但他早已是屹立在中国田径史上的一座高峰,无需再证明什么。中国短跑新生力量正在迅速崛起,令苏炳添足以安心告别赛场。就在三天前的男子100米决赛中,起跑线上的八位选手都是00后选手,他们正沿着苏炳添开拓的道路,向着更高的目标稳步前行。
一个时代终将落幕,但苏炳添点燃的火种,正孕育着更多可能与希望。
(本报广州11月20日专电)
原标题:《十五运|“不忍看你背向我转面”,脱靴致意,36岁的苏炳添告别赛场》
栏目主编:沈雷 文字编辑:吴雨伦 题图来源:文汇报 王竟成 图片来源:文汇报 王竟成、视觉中国
来源:作者:文汇报 金亦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