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黎兆齐)天气渐寒,冬笋成为不少南宁人餐桌上的美味。那么,今年冬笋行情如何?昨日,记者走访市区部分农贸市场一探究竟。
在淡村农贸市场蔬菜区,少量摊位前摆放着还穿着“泥外衣”的冬笋,褪去笋壳后,笋身洁白饱满,香味清甜。
“冬笋降价啦!带壳的20元一斤。”摊主陈女士一边给顾客称笋,一边吆喝着。她告诉记者,今年的冬笋刚上市时,因为货源稀缺,每斤卖到30元以上,买的人寥寥无几。“这两周外地及广西本地的冬笋集中上市,供应量一下子上来了,价格自然就降了些。”陈女士拿起一个冬笋介绍,现在每天能卖出去二三十斤,比11月初多了好几倍。
记者注意到,在蔬菜摊前停留的市民看到冬笋后,大多会问价选购。“还是挺贵的,价格什么时候还会再降一些?”市民张先生看着这些裹着黄褐色外衣的冬笋,虽然心生欢喜但还是下不了手。尽管价格略高,但喜欢尝“鲜”的市民却不太在意。市民潘女士说:“我比较喜欢吃笋,所以前段时间冬笋上市时,基本每隔几天就会买来吃。今天又过来买一些冬笋,可以切成片炒肉吃。”
不过,并非所有菜市场都能见到这些新鲜货。良庆区大沙田菜市场的蔬菜摊主李先生表示:“现在冬笋的进货价太高,我们这种小摊位不敢轻易拿货,等半个月后本地冬笋大量上市了再考虑。”
有商户表示,今年南方秋季气候适宜,山区土壤湿度适中,冬笋生长态势良好,产量或较去年有增加。随着冬笋集中上市,预计12月起价格可能会小幅回落,但幅度不会太大,大概率稳定在12~16元/斤。届时,笋类价格将逐步亲民,更多市民的餐桌将迎来这款冬日限定美味。
业内人士建议,食用冬笋应选择中等大小、两头尖的“黄泥笋”,通常口感更佳。冬笋烹饪前最好用沸水焯烫,去除涩味,保留清香脆嫩口感。由于冬笋属于凉性食物,过多食用可能会引发脾胃虚寒,因此,脾胃虚弱者不宜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