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每到周一就莫名地焦虑犯困,浑身不自在。其实,这是一种“生理性抗拒”。11月22日下午,2025菠萝科学奖颁奖典礼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并把“孜孜不倦奖”颁给香港大学社会学系塔拉尼·昌多拉团队,以表彰该团队通过监测人体的激素变化情况,揭示困扰很多人的“周一”困局。
蚂蚁曾被人们视作效率与奉献的典范。但是,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自然科学学院丹尼埃尔·卡尔莱索团队的研究发现,热带地区织叶蚁在周围有其他同伴一起工作时,每只织叶蚁的平均拉力可达自身体重的103倍,堪比蚂蚁界的“卷王”。然而,一旦周围没有别的蚂蚁,单独作业的织叶蚁就开始“摸鱼”,拉力骤降至体重的60倍左右。该团队因此获得本届菠萝科学奖的生物学奖。
由浙江省科协指导、浙江省科技馆主办的公益科学传播活动,菠萝科学奖自2012年创办以来已连续举办13届,设置10个不同类别的奖项,奖励以趣味为桥,进行科学探秘,传播科学知识的科学家团队和科普工作者;激励每个人保持对世界好奇与发问的勇气。
减肥的代价可能就是秃头?本届菠萝科学奖的医学奖颁给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兵团队。该团队给小鼠进行一场“轻断食”大挑战实验,发现意想不到的副作用是:这些小鼠饿了,也变秃了。
来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的佐藤裕崇团队,被授予菠萝科学奖发明奖。该团队别出心裁地将蟑螂改造成可远程操控的“电子生物机器人”,可在瓦砾之间轻松地穿梭,实时传回画面和声音,为救援争取宝贵时间。
社会公众如何读懂天气?中国气象局首席科学传播专家朱定真和本届菠萝科学奖的科学传播奖得主“中气爱”团队,持续开展科普实践,将抽象的卫星云图、气压数据,转化为公众看得懂的风雨,读得懂的冷暖。
“好奇心是人性中最美丽的花朵。”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杨文采在颁奖现场诵读《科学家的一封信》说,科学家们可能长期沉浸在寂寞的实验室和冰冷的数据图表中。好奇心充满神奇的力量,激励他们探索奥秘,勇攀科学高峰。
杭州市民在菠萝科学奖的科学市集参观航空航天馆。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摄杭州市民在菠萝科学奖的科学市集体验脑机接口。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摄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