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各样的连环画在集市亮相
石先生(左)昨天特地从杭州赶来淘小人书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初冬降临,上海瑞虹天地月亮湾的广场上却涌动着细碎的暖意,那些曾在书桌一角、枕边灯下陪伴无数人成长的小人书,正以一场盛大的相聚,为这座城市铺开一卷温暖的时光长卷。周末,为期三天的申虹嘉“连”华·2025年首届上海全国连环画集市在此举办,老人攥着儿时的记忆寻踪而至,年轻人怀着好奇驻足张望,小朋友被生动精细的画页勾住了脚步,泛黄的封面与鲜活的笑脸相映成趣。
珍稀藏品亮相
上海是中国现代连环画的发源地,从1925年世界书局推出的中国第一套正式连环画册《连环图画水浒》,到在北公益里弄堂作坊笔耕不辍的名家钱笑呆、沈曼云等,早已为连环画刻下城市基因。如今,连环画集市让曾经的小人书在现代生活中重新焕发生机,为期三天的活动中既有汇聚珍稀藏品与创意衍生的主题市集,又有业界大咖共谋发展的名家论坛,还筹备了手稿佳作的竞价展示,以及知名连环画家与读者面对面的签售互动。
在珍稀藏品专区,20世纪50年代的《鸡毛信》、60年代的《红岩》、80年代的《西游记》系列一一陈列,画面线条传神依旧。这些“纸上古董”涵盖红色经典、名著名作、神话传说等多元题材,既有顾炳鑫“白描圣手”般的精妙笔触,也不乏钱笑呆、赵宏本等大师的传世佳作。
“我非常喜欢贺友直先生画的连环画,他对于故事情节有着深刻的理解,构思精巧,下笔认真,上一页或许是以俯视的远景视角展现群像,下一页就变成了突出人物形象的特写,这种处理与现代电影拍摄镜头的手法如出一辙,让画作更加生动而有质感。”徐牧从1997年开始收藏连环画,不到3年便拥有了7000余本的收藏量,后因移居国外,将大量藏品卖出,如今回国又重拾爱好。他说:“我也收藏纪念币、邮票等,但这么多年过去,我发现自己还是最钟意连环画,可能是因为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也可能是因为一看连环画,我就能回到小时候。连环画赋予我的记忆和情怀是其他东西不可比拟的。”
来自宁波的周先生第一次以交易商的身份参加活动,拿出20多年来收藏的连环画珍品交易,是他鼓足勇气才作出的决定。“这一整套的东周列国故事,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的系列连环画,一共有15本,我后来用了足足12年才集齐。记得当时每月工资才三四千元,一本连环画的收购价却要一两千元,我一大半工资都用在这上面了。”周先生告诉记者,连环画的收藏价值取决于品相、年份、画家等多个方面,能集齐同一系列的整套更为不易,“旧版连环画都不是成套印刷的,而是一册一册分批印刷,每册印数也不同,像这本《城濮之战》印数95000本,而《宋襄公》只有25000本,很容易出现缺本的情况”。
新版作品热销
除了旧版珍稀藏品,包装精美、印刷清晰、色彩鲜艳的新版连环画作品同样受欢迎。辽宁美术出版社带来了《捕象记》《嘎达梅林》《烈火金刚》等多款原稿彩绘版大精装连环画,其中由著名画家戴敦邦创作的经典连环画《长恨歌》还是首发,16开版本的《嘎达梅林》更是在面市前首次展出。出版社编辑部主任助理王艺潼介绍,这些新版连环画都是在原稿基础上开版做大,将原先64开的黑白“小人书”改为现代工艺印刷装订的彩绘本,不仅保留了原作的魅力,而且更加精美易读。她告诉记者:“2023年我们首次以32开的纸幅再版了这部连环画,上市后很快被抢空,为更好地呈现书中宏伟壮美的大场面,今年我们又推出16开的新版《嘎达梅林》,末尾还附带一张首日封,极具收藏意义。”
王艺潼表示,很多年轻人看连环画,被工笔画的魅力深深折服,开玩笑说“原来老一辈才是吃细糠长大的”。“连环画绘本与市面上大多数儿童绘本不同,工笔画的线条细腻精致,题材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或红色经典故事,兼具美学和文学价值,很多家长愿意买来给孩子看。现在不少中小学生也特别爱看连环画,从中能感受到老艺术家对绘画的尊重与热爱,这也是我们多年来坚持再版原稿连环画的原因。”
带来旺盛人气
“与造梦者面对面”环节成为集市的人气焦点,也是文旅商体展融合的重要体现。连环画非遗传承人庞先健坐在台前,向大家讲述《双枪女英雄》的创作幕后:“当年为了画好战斗的动作,我们专门去部队体验生活,每一笔都要经得起推敲。”零距离的分享吸引大量游客驻足,既丰富了文化体验,也为商业综合体带来旺盛人气。加拿大画家Samuel Porteous(孙明德)带来中西风格融合的连环画,印证了这门艺术跨越国界的魅力。活动现场还设置了丰富的互动体验,“重绘经典”拼图、“连坛趣闻”知识问答、“套圈识英雄”等趣味项目拉近了小人书与Z世代的距离,不仅提升了游客的参与感,也带动了周边文创产品的销售。
当趣味集市将连环画从“怀旧符号”变身“文化潮品”,连环画的故事在当代继续讲述。本次活动创下近年全国连环画集市规模之最,上百个主题书摊吸引了数万名市民参与,其中青少年群体占比超过四成。一名大学生说:“以前觉得连环画是长辈的回忆,没想到看了之后,感觉画里的人物比动漫角色更有味道。”正如上海海派连环画中心主任刘亚军所言:“连环画不该只躺在博物馆里,新大众文艺让它以多元形态走进日常,全民参与的特质让它焕发新生,连环画可以是年轻人书架上的收藏,是亲子互动的纽带,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
通讯员 闫锦 本报记者 张钰芸
上一篇:明年外援可能会有小幅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