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在全球教育格局深度调整、我国教育强国建设进入攻坚期的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如何实现从“规模发展”向“质量跃迁”的历史性跨越?
近日,以“破局·立新·致远:教育强国战略与中外合作办学的历史性跨越”为主题的2025年中外合作办学全国研讨会在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开幕。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刘玉祥阐述了上海推进更高水平合作办学的“三把金钥匙”:一是高质量引进与高水平提升并重,吸引世界一流大学与上海发展战略同频共振;二是推动中外合作办学成为“核反应堆”,实现学科、人才、治理的链式裂变;三是坚持开放与安全并举,增强抗风险能力,确保长期健康发展。
上海市教育评估协会会长苏明指出,中外合作办学是建成教育强国的重要支撑点。他提出,必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生态,表示协会将发挥好“政府助手、服务能手、学校帮手、行业推手”的作用,加强专业支持与正向引导。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教授提出了六方面建议:完善政策自主权、优化学科布局、集聚高水平师资、深化办学内涵、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抗风险能力。她呼吁,中外合作办学应超越简单资源引进,致力于成为教育创新的引领者与全球教育治理的参与者。
上海纽约大学荣誉校长俞立中教授强调了优质师资的重要性。他分享了上海纽约大学以“国际协同、交叉研究”为着力点,布局高水平研究平台,通过学术研究与产教融合服务区域发展的经验,阐释了“引、育、用、留”一体化机制的建设思路。
会议还设置了两场平行论坛和圆桌讨论环节,聚焦具体实践,其中论坛一围绕“资源融合与模式创新”,论坛二以“人才培养与战略对接”为主题。
本次会议由上海市教育评估协会主办,上海市教育评估协会跨境教育专委会、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海海洋大学共同承办,汇聚了全国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及行业代表200余人,共同探讨人才培养、资源整合、模式创新与质量保障等核心议题,为中外合作办学的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指明方向。
原标题:《中外合作办学如何从“规模发展”向“质量跃迁”跨越?这场研讨会带来思考》
栏目编辑:易蓉 图片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