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母亲焦急敲着门
门内,女儿手机屏幕
弹出一句句冰冷的恐吓
“不准告诉家长
不然就逮捕他们!”
女孩将自己紧紧锁在房间......
近日
杭州11岁女孩可可(化名)
在某款网络游戏时
在游戏大厅的聊天框中
看到一则“免费领取皮肤”的信息
心动的可可随即通过信息上留的微信号
主动添加了名为“XX客服”的微信小店账号
因其看似正规的名称
可可并未心生怀疑
添加后
对方以“办理免费皮肤”为由
引导可可进行操作
过程中对方声称因可可是未成年人
导致其公司账户“被冻结6万元”
随后,对方利用孩子的恐惧心理
连续进行恐吓
“必须配合解冻
否则将立即起诉你的监护人
情节严重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强调解冻时限只有30分钟
对方还严厉警告她
不能将此事告诉家里人
否则会“以泄露罪逮捕家人”
在这种情况下
可可因害怕而被震慑住
完全听从了对方的指挥
她根据对方提供的二维码
添加了自称是
“处理解冻工作人员”的微信账号
在语音通话中
对方让可可称呼自己为“张叔叔”
并在此伪装下
远程指挥她使用母亲的手机进行转账操作
直到22时左右
可可母亲因连续收到银行扣款短信
便察觉情况不对
赶到女儿房间门口
却发现房门已被反锁
门内传来女儿隐隐的哭泣声
始终不敢开门
无奈之下,母亲报警求助
上城公安丁兰派出所民警孙令
迅速赶到现场
面对正在哭泣的可可
孙令没有急于询问情况
而是先与家长一同安抚
并劝导家人不要指责孩子
待可可情绪平稳后
他才耐心结合案例
对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反诈宣传
经核实
可可共计转账19000元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诈骗套路分析
一、抛出诱饵。骗子通过社交平台发布送游戏账号、装备、皮肤、礼物等信息,吸引注意。
二、“赠送”变“违规”。所谓免费领取,其实是骗子精心设计的陷阱,一旦受害人添加其QQ、微信等社交软件“入坑”,事情会突然反转,骗子便会以“未成年人接受赠送违法、违规”等说辞,引起恐慌。
三、恐吓、威胁。当受害人犹豫不决时,骗子用“巨额罚款”“父母要坐牢”等进行恐吓、威胁,让受害人产生恐惧心理,从而配合他们用家长的手机向指定的银行账户转账汇款。
警方提醒
家长篇
1、多陪伴孩子,减少孩子玩手机的时间,多给孩子普及防骗知识。
2、给自己的手机设置相对安全性更高的支付密码,切莫轻易告知孩子手机支付密码。
3、教育孩子不要轻信陌生人言辞,不要轻易添加陌生人微信或QQ好友。
孩子篇
2、购物交易选择正规官方平台,切勿在第三方平台进行交易,私下联系转账,十有九骗。
3、被骗不要因为害怕就闷不作声,应立即向家人反映或报警求助。若遇到被恐吓的情况也不要惧怕,应大胆说出来让家人知道。
4、天上不会掉馅饼,没有那么多大V,明星天天吵着要送你红包、送皮肤、送装备,那都是为了骗你转账的噱头,千万不要再上当了。
来 源 | 上城公安、平安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