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公益记者 江楚雅
近日,电商平台拼多多(PDD.US)发布的2025三季报显示,第三季度,公司营收和净利润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持续放缓。财报显示,拼多多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083亿元,同比增长9%;实现归母净利润293.3亿元,同比增长17%,收入与净利润均有所放缓。
行业人士分析认为,拼多多的业绩表现或是受其半年来持续进行的“千亿扶持”等生态投入的影响。2025年以来,拼多多在电商行业首次推出“千亿级别”的惠商助农行动,并通过“多多好特产”“新质供给”“电商西进”等举措,持续推动平台生态的高质量发展。
作为电商行业高质量转型的关键举措,拼多多“千亿扶持”惠商助农计划自2025年4月启动以来,已持续投入半年。最新披露的三季报及多份行业报告显示,该计划不仅推动平台农产品销量同比增长47%、产业带00后商家数量同比增长44%,更让内蒙古根河、西藏等偏远地区逐步纳入“包邮区”,实现供需双侧活力释放。近日,人民日报亦发文点赞该计划,称其“推动更多地区享受便利网购服务,让更多消费者融入消费普惠圈”。
农产上行与产业升级双突破
在“千亿扶持”框架下,拼多多以“多多好特产”专项为抓手,深入全国数百个农产区,通过定制化方案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推动农业从“规模化”向“品质化”转型。2025年上半年,平台农产品销量同比增长47%,农货商家数量保持高速增长,其中00后农货商家同比增幅超30%,年轻力量的加入为农产品上行注入新动能。
山东莱阳的水果产业转型是典型案例。此前,当地苹果、梨主要依赖出口与商超渠道,受海外市场波动影响,曾出现大批果子滞销。在“多多好特产”助力下,当地年轻人通过“多多直播”开拓线上销路,单个店铺累计销量突破160万单。同时,平台商家推动分散果园统一管理,建立标准化种植与品控体系,既解决了销路问题,又为农户提供了稳定收入保障。2025年9月丰收季,拼多多进一步投入10亿元补贴资金与20亿流量资源包,联合30万农货商家上线“多多丰收馆”,确保各地农货及时出村进城,切实实现“丰产增收”。
不仅如此,“千亿扶持”还通过“新质供给”专项,为产业带转型提供全链条支持。针对惠州零食、佛山童装、邵东箱包等数十个传统产业带“同质化竞争”“代工依赖”的痛点,平台依托数字化能力,推出“减免+扶持”组合举措,助力商家从“拼价格”向“拼品质”“拼品牌”升级。湖南邵东书包产业的转变颇具代表性——作为全国七成学生书包的产地,邵东曾长期以代工为主,利润微薄。在拼多多数据支持下,当地商家精准研发爆款产品,涌现出多个自主品牌,成功从“代工腹地”转型为“品牌高地”。
据拼多多《新质供给一周年发展报告》,截至2025年9月底,平台产业带商家数量快速增长,95后商家同比增长31%,00后商家同比增长44%,优质产品SKU数量同比增长超五成,品牌店铺数量大幅提升,传统产业带正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电商西进”构建全域共赢生态
在激活供给侧活力的同时,拼多多“千亿扶持”通过“电商西进”专项,持续推动优质供给向西部及偏远地区倾斜,缩小东西部消费差距,让更多消费者共享电商发展红利。2024年9月,平台已率先免除青海、甘肃、西藏、内蒙古等西部地区物流中转费;2025年4月“千亿扶持”启动后,进一步加码资源投入,不仅将内蒙古根河市、甘肃白银靖远县等偏远地区纳入“包邮区”,更通过增设中转仓(如东北地区沈阳中转仓),将二段物流时效从5天以上压缩至3天内,彻底改变偏远地区“网购难、邮费贵”的现状。
内蒙古根河市居民田宇网购体验的变化颇具代表性。“七八年前网购,要么显示‘地址不包邮’,要么邮费比商品还贵,即使包邮,配送也要等一周以上。”田宇表示,自2024年下半年拼多多减免物流费用、增设中转仓后,如今下单不仅全场包邮,3天内就能收到货,“和一线城市的网购体验没差别”。类似的改变也发生在青藏高原——西藏消费者白玛曲珍曾因线下动漫周边店铺稀少、线上邮费高昂而困扰,如今通过拼多多,既能轻松买到心仪商品,又无需承担额外邮费,“还经常能赶上补贴活动,性价比很高”。
企业端也在“电商西进”中受益。山东轮胎商家迈瑞途此前因发往西藏的轮胎单条运费高达百元,不得不关闭西部用户拼单权限;“电商西进”举措推出后,在拼多多推介下,该商家重新开放偏远地区发货,首日即获30多个订单,高峰期月销突破1万单,成功打开西部市场。
从业绩表现来看,尽管“千亿扶持”的持续投入导致拼多多2025年三季度营收(1083亿元,同比增9%)、归母净利润(293.3亿元,同比增17%)增速放缓,但平台高质量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拼多多集团董事长、联席CEO陈磊表示,站在十周年节点,平台将继续以“Costco+Disney”为长期愿景,专注电商主业,通过“千亿扶持”持续反哺用户与商家,“坚定投入平台及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让普惠价值覆盖更广阔区域”。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