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教师节前夕,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名单公布,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一幼儿园教育集团(以下简称“青西一幼”)总园长邵瑜榜上有名。
工作31年,无论是理解孩子,还是引导家长、培养教师,邵瑜都信奉一种“蜗牛精神”:坚定而沉静,坚持而耐心,不跟风,不盲从,长长的路慢慢走。
把“儿童利益优先”作为准则
前段时间,青西一幼一所分园新建了一个户外玩具柜,但邵瑜发现,孩子取材料要绕过水泥台,很不方便。与负责人沟通时,邵瑜只问了一句:“建这个玩具柜的唯一目的,不就是方便孩子取材料吗?”很快,水泥台被拆掉了。
多年来,青西一幼一直在践行“绿色教育”,其核心原则,就是“儿童利益优先”。
那儿童的利益究竟是什么呢?在邵瑜看来,是发展。但她认为,理念每个人都知道,可知易行难。只有管理者坚持在一件件事情上站稳立场进行引导,“儿童利益优先”才能渗透进教职工的内心深处,变成一种文化。
邵瑜告诉记者,有一件事影响了所有教师。
每隔一周,孩子的被子都要带回家清洗后再送回幼儿园。以往都是家长或教师把被子送到寝室。邵瑜问:“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孩子发展吗?”这瞬间唤醒了教师的思考力,大家开始尝试让孩子自己拿被子,有的班级还将它变成了班本课程。
类似的事发生得多了,教师的心里也慢慢有了一根“弦”:做任何事,都要把“儿童利益优先”作为准则。
把家长变成“一伙儿的”
有一件事一直让邵瑜觉得很骄傲。青西一幼有近2000个孩子,但家园纠纷非常少。在邵瑜看来,这是因为幼儿园十多年来坚持引导家长,最终把他们变成了“同盟军”。
十多年前,社会上出现了个别虐童事件,一些家长对幼儿园变得不信任。邵瑜决定,让家长以“家长助教”的身份入园,亲身了解教师的工作状态。
邵瑜坚定地认为,幼儿园与家庭不是互相审视、质疑、评判的关系,而是“一伙的”,都是为了让孩子更好。
为此,青西一幼出台了家长助教制度,引导家长向“教育者”身份转变。
十多年过去,青西一幼的家长早已跨过了“不断给孩子拍照”“频繁指挥孩子活动”的阶段,变成了拥有教育视角的家长,他们会蹲下身跟孩子交流,认真观察、理解孩子的行为。现在,幼儿园常有家长助教的身影。
“他们和孩子一起,把童年时最好玩的事又都体验了一遍。”邵瑜说。
让教师因为专业而被尊重
7年前,研究生刚毕业的孙虹钰在幼儿园经历了种种不适应。邵瑜早早就发现了问题,但她告诉自己,这事急不得。知道孙虹钰对理论研究感兴趣,邵瑜就推荐她参加各种研讨会,还交给她一个任务:尝试观察研究一个孩子。第一学年结束,邵瑜请孙虹钰汇报观察结果。她的专业性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后来,她参与课题研究,从配班教师升为班主任、教研组长、办公室主任。
一直以来,邵瑜内心深处都有一个信念:要让教师因为专业而被尊重。所以,每位进入青西一幼的教师,都成了邵瑜研究他们专业成长的“样本”。
口才特别好但带班能力弱的教师,就让他从主持活动中找到自信;幽默的教师,就多给他表演机会……
在见证一个个“样本”成长的过程中,邵瑜最终找到了教师成长的“法宝”——给理想、给支持、给平台。同时,她为职初教师、骨干教师、经验型教师,都设置了清晰的成长路径。比如,要让骨干教师“照镜子”、挑担子、带徒弟,给经验型教师“筑桥、架梯、搭台”……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许多年过去,邵瑜和她的青西一幼,都变成了引人注目的存在。
《中国教育报》2025年11月23日 第01版 版名:要闻
作者:本报记者 赵彩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