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证券报
新华财经北京11月21日电 随着偿二代二期规则过渡期结束的临近,险企加快了资本补充步伐。截至11月20日,今年以来已有19家保险公司发行资本补充债或永续债,合计规模超700亿元,其中永续债发行规模占比近七成,成为险企补充核心资本的重要工具。业内人士认为,发债能够缓解保险公司的资本补充压力,但从长期来看,保险公司还需增强自身“造血”能力,提升资本实力。
永续债发行占大头
招商仁和人寿11月20日发布公告称,该公司于11月19日发行13亿元资本补充债,该债券为10年期固定利率债券,在第5年末附有条件的发行人赎回权,起息日为11月21日,票面利率为2.4%。
数据显示,截至11月20日,今年以来,已有19家保险公司发行资本补充债或永续债,合计发行规模741.7亿元,尽管与去年同期保险公司发债规模相比略有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今年以来,险企发行永续债的热情升温。在上述19家发债保险公司中,有一半的公司选择发行永续债,发行规模合计接近500亿元,占比接近70%。其中,平安人寿发行130亿元永续债,为今年以来保险公司已发行的规模最大的永续债,太平人寿、工银安盛人寿、泰康人寿、阳光人寿的永续债发行规模分别为90亿元、70亿元、60亿元、50亿元。
浙商证券固收分析师杜渐认为,保险永续债能够直接补充保险公司的核心二级资本、增强核心偿付能力,且票面利率较低,因而成为保险公司资本补充的首选工具。
部分险企“赎旧发新”
在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险企的发债成本随之走低。今年以来,保险公司发行的资本补充债或永续债的票面利率均在3%以下,票面利率最高为2.8%,最低为2.15%。
部分保险公司在发行新债的同时,也在赎回已发债券。以招商仁和人寿为例,该公司11月14日发布关于2020年资本补充债赎回选择权行使公告,对规模8亿元的“20仁和人寿”债券进行赎回。根据其发行公告,该债券为分段式计息,第1年至第5年的年利率为4.95%,如果发行人不行使赎回权,则从第6个计息年度开始到该债券到期为止,后5个计息年度内的票面利率为5.95%。
业内人士认为,险企“赎旧发新”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远东资信评估首席宏观研究员张林认为,由于资本补充类债券发行大多具有提前赎回、票面利率调整等特殊条款,在利率走低的情况下,保险机构“赎旧发新”成为理性选择。
资本补充方式多元化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以来,险企密集发债主要是为了提高自身偿付能力,以符合监管要求。
2022年一季度,偿二代二期规则正式实施,对资本及核心资本的认定标准更加严格,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使得保险公司的资本补充需求提升。去年底,监管部门发文,将原定于2024年年底结束的偿二代二期规则过渡期延长至2025年年底。随着过渡期结束的临近,险资加快了资本补充步伐。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增资和发债是其补充资本的主要外源性渠道。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信息显示,今年以来,已有复星联合健康保险、鼎和保险、中意财险、锦泰保险、国联人寿、中华人寿等保险公司获批增资。
展望未来,业内人士认为,险企需进一步拓宽资本补充渠道。除了借助发债和增资等外源性方式,还应注重提升自身盈利能力与资本管理效率,构建“内生+外源”相结合的资本补充机制,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编辑:王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