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云南日报
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职业高级中学的人工智能(AI)云教室里,高二学生坎共轻点鼠标,用AI软件将拉祜族芦笙的制作过程剪辑成短片。“以前不敢问,现在AI就像身边的老师,让我看到了更远的地方。”坎共说。2021年以来,澜沧县陆续建成5间这样的云教室,覆盖5000多名学生。新技术不仅打开了山里娃看世界的窗口,更让他们成为家乡文化的数字传播者。
在县城的数字标注中心,返乡青年小张专注地为图像打上标注。年初因父亲生病返家后,他一度求职无门。经过免费培训,如今他每月稳定接单增收2500多元,除了兼顾家庭,在家门口端上“数字饭碗”,也让他很安心。至今,该中心已带动上百名返乡青年、留守妇女实现就地就业。一名62岁患者在澜沧县人民医院通过多癌AI早筛系统,准确找到了病灶。由于干预及时,老人已恢复健康。
从课堂到医院、从文化传承到生命健康,AI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科技词汇,而是澜沧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一场“数字暖流”,正悄然改变着这片土地。(记者 吴沛钊)
责任编辑:孙重远
上一篇:杨柳青木版年画以舞焕新
下一篇:高原草莓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