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昨日,天津歌舞剧院打造的津派原创作品《青·润》在天津大剧院连演两场,以匠人视角串联杨柳青木版年画的艺术精髓,凭借灵动舞姿与沉浸式视听体验,为观众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东方美学画卷。
《青·润》以杨柳青木版年画“刻版”技艺为核心叙事载体,聚焦雕版纹路中镌刻的千年民生愿景,通过“刀刻木痕”的意象化表达,构建一场跨越时空的东方美学对话。作品以“纹路解码”为创作轴线,将年画中承载的平安、和谐、多子多福等传统吉祥符号转化为舞蹈语言。
全剧从序章《寻祯》启程,历经《契佑》《流漪》《蘖生》《觅痕》《薪承》五个主题场景,最终以《年轮》收官,各篇章特色鲜明。整场演出巧妙地将非遗技艺与舞蹈艺术融为一体,营造出“舞画难分”的独特意境,让杨柳青木版年画在现代舞台上焕发新生。
演出结束后,观众孟洋丞赞叹:“整体视觉效果令人耳目一新,舞台灯光、演员服饰搭配自然融入传统文化,既接地气又富有感染力,尤其是群舞段落十分精彩,演员俏皮灵动的动作与神态,生动再现了年画中娃娃嬉戏的经典场景,让静态艺术在舞台上‘活’了起来。”观众于兰和陈玉骄则对现场的沉浸式体验感触颇深,她们直言:“演员走入观众席的互动设计,不仅拉近了表演者与观众的距离,打破了舞台与观众席的界限,也通过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舞台设计,让人在沉浸式欣赏中,更深刻地体会到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这种贴近感和文化共鸣格外打动人心。”
“以当代视角解读匠人精神,此次演出就是一段与传统对话、与匠人共情的深刻旅程。”《青·润》中匠人的扮演者邹寒冰说,“起初我对匠人的理解浮于表面,随着对制作流程的逐步了解,从草图、雕刻到渲染等繁琐工序中,逐渐将身体动作与情感体验结合,实现了由外而内的角色融入。”
“我们希望突破传统叙事框架,以‘刻版’承载的历史意义为核心,用刀锋轨迹隐喻时间沉淀,以木纹肌理象征文化传承。”《青·润》导演刘婵介绍,作品通过刚柔并济的舞蹈语言,搭建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的对话桥梁,当舞台呈现“千刻万凿终不悔”的工匠精神时,年画中的家国情怀与幸福追求,便实现了从传统技艺到精神图腾的跨越。她表示,团队以国际视野融合本土特色,创新现代艺术语言打造特色当代作品,让观众仿佛能穿越时空,与年画中的人物共舞,感受其历史文化底蕴和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关于作品的命名,天津歌舞剧院党委书记、院长郑芳表示:“‘青’指代杨柳青,‘润’呼应‘以文润城’理念。《青·润》以杨柳青木版年画为根基,通过沉浸式艺术场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下一篇:数智技术暖山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