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聊城发布
2025年11月22日《中国妇女报》1版
跨国小夫妻的乡村咖啡店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
□王丹青
黄河岸边,金黄的麦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摆,水面波动泛起点点微光。
安娜拉住丈夫刘洋的手,坚定地看向他:“我们就在这里创业吧。”
几个月后,一间名为“顾乡咖啡”的小店在山东省聊城市顾官屯镇兴隆村“顾乡平野”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正式开业。
咖啡店的主人,正是安娜与刘洋。
“不是故乡,胜似故乡。”在兴隆村创业后,刘洋把家也搬到了这里。从此,一场年轻人与老村庄的“双向奔赴”正式上演:一间咖啡店,盘活一座村。如今,咖啡店与配套民宿营业额累计突破120万元,周末客流量峰值达1000余人次;带动片区内采摘园等12家配套商户年均增收超20%,片区年产值达1224万元。
“托举”让梦想照进现实
手捧一杯咖啡,沿着修整一新的乡村小道徐徐前行,与一间由老房子改建的民宿“不期而遇”:现代化装修风格之中,那扇挂着铜门锁的老木门分外显眼——这是刘洋在装修时特意保留的,“这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文化。”
推门而入,院子里是刘洋与安娜亲手栽植的花草,石板路的缝隙里也冒出几株不知名的小野花,“等到来年春天,这些花会开满整个小院。”刘洋说。
“90后”的刘洋是土生土长的聊城人,思维活跃、喜欢挑战,教培、餐饮等行业都曾留下他创业的足迹。来自白俄罗斯的安娜8年前来到中国,如今在聊城大学任教,是一个兼顾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女性。
“当我决定开一间乡村咖啡店的时候,身边的朋友都不太看好。”刘洋说,“但安娜总是很坚定地支持我,还向我描绘着她心目中那个浪漫、美好的乡村咖啡店的样子。”
然而,当时的兴隆村,与“浪漫”“美好”还有着不小的差距。
虽然村子南边就是风景秀丽的位山黄河公园,村内还有鲁西银行印刷所旧址这一重要的红色文旅资源,但“村子‘空心’严重,村里几乎见不到年轻人,到处都是闲置的房屋,有的老房子因为年久失修,塌得不成样子”。刘洋说。
即便与想象中的“田园风光”并不相同,夫妻俩还是决定留在这里。“吸引我们的不只是村子周边的美景,还有这里的人。”刘洋感慨道,“从聊城市到高新区再到镇、村,许多部门、单位都给予了最大的支持,这是我最感动的地方。”
建咖啡店需要用地,村“两委”帮忙协调流转土地;开店需要办理营业执照,顾官屯镇政府为他们开通了“绿色通道”。聊城市妇联派驻兴隆村第一书记吴爽还将“儿童友好”元素引入配套建设,“爱心妈妈”关爱活动也多次落地咖啡店,聊城市女企业家协会成员也在吴爽的牵线下与刘洋达成合作意向。
“还有闲置宅基地改造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许多政策红利,帮助我们在创业路上走得更加顺畅。”刘洋说,“所有的支持真正让我感受到了‘托举’的力量。”
打开“乡村深度游”的窗口
2024年5月,“顾乡咖啡”正式对外营业,后院的两间民宿也同步启用。让夫妻俩没想到的是,咖啡店在社交网络平台上迅速走红,日均售出咖啡很快便突破了百杯。
咖啡店客流量的持续攀升为沉寂的兴隆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热度。一天晚上,营业结束后的刘洋正准备关店,一名村民找上门来。“他送来一袋小西红柿,说让我尝尝。”作为来此创业的“外乡人”,刘洋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感动。
“我还帮送西红柿的村民想了个主意,来店里喝咖啡的客人有很多带着孩子,经常问我们村里还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我就推荐他们去采摘小西红柿。那一年,一个小西红柿大棚的收入从1万元涨到了3万多元。”刘洋说。
西红柿大棚收入的增加让刘洋意识到,自家的咖啡店可以成为外地游客认识兴隆村的一个“窗口”。于是,夫妻俩把店内的一角变成“乡村好物展陈区”,将兴隆村蜂蜜、西程铺村苹果等20余种农产品转化为“伴手礼”,直接带动周边3个村庄集体增收,年销售额超50万元。
在刘洋夫妻俩的带动下,周边不少村民也将自家的果园打造成采摘园。再加上政府配套建设的黄河公园骑行道、鲁西银行印刷所旧址研学路线,如今的兴隆村,已有了“乡村深度游”的模样。
可复制的经验,让乡村更美好
最近,刘洋正在尝试开拓经营范围,“我们新建了二期民宿,还新开了一家烘焙店。”
烘焙店的面包香飘了过来,安娜正与村里的几名大姐一起,将揉好的面团放入砖窑之中。虽然语言不通,她们脸上那满足而闲适的笑容却十分相似。安娜说:“现在,村里有十几名大姐在这里工作,时间灵活,也不耽误她们照顾家庭。”
在村里创业以来,安娜对刘洋的支持,大多来自夫妻间的那份信任。让刘洋没想到的是,一次“电影之夜”,竟让安娜这个外国人真正感受到了留在乡村的意义。
“当时正是国庆假期,刘洋想在晚上用大屏幕给村民免费放电影。我不太赞成,觉得应该没有人会来。”可那天晚上,当幕布亮起,提前准备好的100把椅子几乎全都坐满了。第二天晚上,连邻村的村民也带着板凳来了,大家热热闹闹地坐在一起,随着电影的情节笑着、聊着。
一旁的安娜忍不住流泪,这是她从未见过的中国乡村。“那个场景很美好,很动人,我也终于明白了他想留在这里的原因。”安娜说,“我们要一起把这里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刘洋说:“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则国家强,农村美则家园美,农民富则天下安。我们新时代的年轻人,愿意投身乡村振兴事业,把自己的创业经历复制到更多像兴隆村这样的乡村中去,让更多乡村依托当地的文旅资源发展起来。”
刘洋的想法也正在成为现实。
今年9月,“邑葫咖啡”在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刘庄村正式开业。得益于兴隆村的经营模式的引领,再加上堂邑镇独有的葫芦文化特色,不到3个月时间,这家新开业的咖啡店营业收入已突破10万元。这也意味着,刘洋与安娜这对跨国夫妻的创业实践,正在激发出新的乡村振兴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