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高健)昨天,最高人民法院从近三年生效的涉家庭暴力案件中选择8个典型案例公开发布,其中明确了精神暴力也属于家庭暴力。
在牟某虐待案中,牟某与女友陈某(化名)确立恋爱关系后同居,其间,牟某高频次、长时间、持续性辱骂陈某。陈某与牟某争吵后曾割腕自残,还在争吵后吞食药物。2019年10月9日中午,陈某在牟某家中再次与牟某发生争吵,并遭到牟某辱骂。当日陈某服药自杀,被发现后送至医院救治,但经救治无效死亡。
法院在生效裁判中指出,牟某与陈某的共同居住等行为构成了实质上的家庭成员关系的共同生活基础事实,二人的男女婚前同居关系应认定为虐待罪中的家庭成员关系,牟某符合虐待罪的犯罪主体要件。从辱骂的言语内容,辱骂行为发生的频次、时长、持续性以及所造成的后果而言,牟某对陈某的辱骂行为已经构成虐待罪中的虐待行为,且达到了情节恶劣的程度。综合考虑牟某犯罪的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及其认罪态度等因素,法院以虐待罪,判处牟某有期徒刑三年二个月。
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还强调妥善把握家庭暴力案件的特征,综合判断认定证据,必要时可允许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提供帮助。同时,案例还聚焦被侵害家庭成员中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的司法保护,切实践行“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
最高法指出,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突出家庭暴力不是家庭纠纷,精神暴力也是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是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违法或犯罪行为,无论家内家外,施暴就是违法,不因为加上“家庭”两字,就摒除在法律约束之外。此次典型案例的发布彰显人民法院坚决保障妇女和儿童权益的决心,以及对家庭暴力“零容忍”的鲜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