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草原云
为深化国际教育交流,拓展检校合作维度,11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举办了“了解中国检察实践 感知中华法治文化”主题检察开放日活动,邀请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的30余名蒙古国留学生和学校教师共赴一场“法治之约”,沉浸式感受中国司法实践和中华法治文化。
活动伊始,在检察人员的引导下,受邀嘉宾走进该院大数据中心,通过可视化数据平台的大数据中心和声光电一体化的融媒体中心,生动展现了大数据技术赋能法律监督、提升司法效能的创新实践成果。
参观学习。
在随后的“旅程”中,承载法治记忆的文化长廊、弥漫书香的“检韵书苑”吸引了留学生们的目光。留学生们纷纷驻足翻阅书籍,不时与检察人员深入交流。
内蒙古师范大学留学生恩和孙德日说:“此次沉浸式参观体验,让我们对中国检察机关的工作模式、信息化建设与文化建设成果有了直观深入的了解。”
学习法律知识。
参观结束后,检察人员以“中国司法制度与检察实践”为题,为师生们带来一场深入浅出的专题授课。精准权威的法条解读、生动鲜活的典型案例,让师生们对中国检察制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课堂上,留学生们围绕公益诉讼、未成年人检察保护及跨境数字取证等问题踊跃提问,检察人员结合具体案例和法律规定逐一详尽解答。
内蒙古大学留学生达日玛表示:“本次课程将中国的检察制度讲得清晰易懂。尤其是听到中蒙检察人员交流合作的案例,让我感到法治是维护友好交往的桥梁,这对我们未来的学习非常有启发。”
专题授课。
专题授课结束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将精心编译的中文和西里尔蒙古文双语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司法协助法》等法治图书赠予了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及留学生代表。这批书籍将为蒙古国留学生学习中国法律、开展比较法研究提供宝贵参考。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刘喆说,这次活动为国际青年打开一扇了解中国法治的窗口,让留学生们实地感受了新时代中国检察事业的发展成就,也将法治实践与高等教育紧密联系,进一步推动了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与高水平检察事业发展。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郝佳丽
编校:董柏杰
二审:王皓
三审:周秀芳
上一篇:千年古都如何更有国际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