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燕
保亭又一次登上国际舞台。
应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中国生态环境部邀请,当地时间17日上午,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作为县域基层政府代表,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中国角”活动并作经验交流。
保亭是此次大会的县域基层政府代表,登上COP30,意味着什么?海南中部这个县又何以登上这个国际性交流平台并作经验交流?
参会者在COP30会场内的“中国角”拍照。新华社发(克劳迪娅·马尔提尼摄)(一)
先来看一下,何为COP30?
应对气候变化,是一项紧迫而长期的任务。每年一度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是全球气候变化领域至关重要的多边决策平台,汇聚了各国政要、企业领袖、气候科学家等多元群体。
COP30,正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这是《巴黎协定》签署十周年后的首次气候治理多边盛会,于2025年11月10日至21日在巴西帕拉州首府贝伦市举办。
保亭亮相COP30“中国角”并发言,不仅让人们看到了其在生态治理、绿色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更代表中国基层地方政府向世界介绍了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对气候变化的探索与实践。
保亭登上COP30,释放出多重价值。
保亭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程龙 通讯员 郭振莹 摄对保亭而言,这一国际性亮相,能够让其获得全球瞩目,放大其“碳路”先锋的品牌效应,可吸引全球绿色产业资本、低碳技术与专业人才集聚,加速气候资源、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发展胜势转化,为本地健康产业、低碳产业升级注入持久动能。
对海南而言,这一交流发言,向全球直观展示了海南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扎实成效,进一步擦亮其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生态名片,也拓宽了海南气候合作的全球渠道,吸引绿色资源与国际项目落地,为自贸港封关运作后的绿色开放注入动能。
对中国而言,保亭在边会上分享的“共建绿色低碳美丽城市”县域实践,让世界看到了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中国基层地方政府的行动,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增强绿色发展动能”。
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正是高标准建设海南自贸港的题中之义,是海南必须践行的“国之大者”。
保亭地处海南中部生态保育区,近年来,牢记“国之大者”,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打造热带岛屿型城市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县域实践,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不断作出新探索、开辟新境界。
事实上,这并不是保亭第一次登上气候治理的国际性舞台。
2023年,保亭启动建设“中欧(保亭)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2024年12月,“落实与行动:气候与健康国际合作大会暨中欧(保亭)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启动仪式”在保亭举行;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毛瑞片区(位于保亭西北部、乐东东南部、五指山市西南部交界山区)。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天平 摄今年6月,气候挑战赛海南(保亭)欧洲站活动在法国巴黎举办,吸引80余家机构的百余名代表参与,6项中欧重点合作项目签约落地;
随后,保亭在瑞士日内瓦参加了由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欧城市、科研机构举办的“1.5度主动健康国际研讨会”等活动,期间,保亭代表团还拜访了世界卫生组织总部,争取世界卫生组织把保亭作为课题研究“城市试验室”,把相关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放在保亭开展、支持相关成果项目在保亭转化;
今年10月,第七届《巴黎协定》之友高级别对话会在保亭举行,来自美国、英国、欧盟、新加坡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名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规则引领者参加本次活动。会议期间,保亭与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宁远气候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了“从承诺到落实:COP进程中的海南行动”大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欧可持续发展创新中心等国际组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国内高校科研机构,以及30余家国外企业参会。保亭与法国高利泽、德国Kannewischer集团、泰国都喜国际集团等外资企业签约14个国际合作项目;……
一系列国际活动的成功举办,让保亭从海南中部的生态小城,成长为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平台。这不仅为在COP30上的亮相积累了丰富经验,更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小县城也能成为国际合作的重要载体,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硬核智慧。
(三)
频频登上国际舞台,保亭底气何在?
保亭生态环境一流,处于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核心区域,森林覆盖率高达77.02%,每立方厘米含有8200个负氧离子。近年来,保亭加快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全域推广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模式,把生态优势变成了发展胜势,走出了一条“点绿成金”的县域特色之路。
生态治理,守住绿水青山“压舱石”——
守住生态底线,就是守住发展红线。保亭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实施了一系列生态环境治理项目,赤田水库跨流域治理经验更是被生态环境部列为全国典型案例。
在此基础上,保亭以“中欧(保亭)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建设为抓手,完善顶层设计,围绕能源、建筑、交通、资源四大碳排放领域,布局24个场景项目与15个产业项目,构建起全方位的绿色发展体系。
产业转型,让气候资源持续变现——
近年来,保亭把绿色、低碳产业作为主要发展方向,绿色产业占GDP比重超90%。
推进神玉岛气候康养示范基地、加茂医疗健康产业园等以医疗健康为主题的绿色低碳园区建设,与博鳌乐城共建的“前医后养”模式,让健康产业形成闭环;引育热带水果,发展绿色可循环的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绿色产业的经济效益持续释放,实现以“生态高颜值”带动“发展高质量”。
保亭红毛丹采摘。资料图绿色发展,让低碳生活成为“新风尚”——
全力推广新能源汽车,2024年,保亭新能源汽车占新注册登记汽车比例为56.79%,高于我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远超全球平均水平36.79个百分点;推广绿色建筑,新施工项目绿色建筑占比100%;建立个人碳账户,构建“家庭碳画像”,并通过“碳账户”积分兑换景区门票、购物折扣等方式鼓励群众节能降碳……绿色低碳理念已渗透到城市发展的每一个角落,让“过绿色日子、享健康生活”成为保亭人的日常。
这一系列有力举措、生动实践,让保亭在绿色低碳发展领域崭露头角,正是其站上国际舞台的底气、信心所在。
正如保亭代表团在COP30发言中所说:“我们不仅要让保亭的绿水青山造福本地百姓,更要让这里的绿色实践成为可供世界参考的县域样本。”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下,无数个像保亭这样的县域共同发力,汇聚起绿色转型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