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唐山劳动日报)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步入第二个十年的关键节点,唐山高新区正以机器人产业为突破口,推动“北京创意”与“唐山制造”深度融合,构建“研发—孵化—产业化”全链条生态。
从对接京津资源到共享智造落地,从拓展应用场景到破解发展瓶颈,唐山一直在这条新赛道上奔跑。
“三年内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年增长率30%以上。”这是唐山高新区在《推动机器人产业跑出“加速度”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中确立的目标。
记者梳理发现,该方案明确六大专项行动,涵盖精准招商、场景开发、共享智造、新增长点培育等方面,是区域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的“施工图”。
为确保目标实现,下一步唐山高新区将常态化对接北京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协同办、经信局等部门及机器人领域重点企业、科研院所,每季度至少组织1次“北京创意、唐山转化”产业发展对接会,吸引北京的技术成果、项目团队向高新区转移转化。
值得注意的是,唐山高新区还提出,将加快“双飞地”建设作为未来工作重点,鼓励支持区内企业在北京建设“科创飞地”,探索利益共享机制,吸引北京企业在高新区建设“制造飞地”。
为了更好汇聚资源,唐山高新区还将主动与省市厅局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安排专人负责政策跟踪和信息对接,及时掌握机器人产业相关政策动态、资金申报要求等,在专项资金、重点项目申报中争取更多支持。
机器人产业前景光明,但问题和困难依然存在。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唐山机器人产业目前还面临产业基金支撑不足、本地场景开放度低、体制机制有待完善、专项政策尚未健全等问题。
对此,业内人士建议,应在市级层面牵头设立机器人产业专项基金,增强资本支撑;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加速各类应用场景本地推广;尽快出台机器人产业专项支持政策,在研发补贴、首台套奖励、项目扶持等方面精准发力。
机器人产业发展已迈出坚实步伐。面对新形势,只有持续深化改革,优化产业生态,才能在机器人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跑出高质量。
上一篇:特朗普给乌克兰划定最后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