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邯郸日报)
转自:邯郸日报
王郎小区居民马秀芳步行到附近超市购物。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王梦洁 摄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王梦洁
“买菜步行5分钟,吃饭有社区食堂,修鞋理发下楼就成,养老、就医、学习、健身样样方便。” 如今在邯郸,越来越多的居民感受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带来的蝶变。
“十四五”以来,我市聚焦居民“柴米油盐”“衣食住行”需求,以社区为载体,整合资源、优化业态、创新服务,将“美好生活尽在一刻”的愿景化为触手可及的现实,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在“家门口”持续升级。
老街区焕发新活力
便民服务有温度
走进复兴区铁路大院社区,绿皮火车元素装点的办公楼格外醒目,便民服务大厅里,工作人员热情接待着办事群众,温暖的氛围扑面而来。这个常住人口近万、铁路职工占比超三分之一的老社区,曾面临居民年龄层偏大、基础设施老旧、生活保障类机构品质不足等难题。“十四五”以来,社区党支部牵头整合辖区资源,深耕便民服务理念,让老街区焕发新活力。
如今,依托原铁路医院改造的日间照料站,成为辖区老人的“幸福驿站”。这里不仅提供日常照料、康复护理等专业医疗服务,还定期开展公益理疗针灸和保健讲座,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测量血压血糖、提供健康咨询。年均服务1100余名老人的数字背后,是社区对老年群体的悉心呵护。
“儿女上班忙,社区照料站就是我的‘第二个家’,有医生看护、有人陪伴,孩子们也放心。”常来这里的张奶奶笑着说。
解决吃饭难题,社区食堂暖胃更暖心。500平方米的大院食堂里,饭菜种类丰富、香气扑鼻,60岁以上老人还能享受专属折扣。“除了孩子们回来聚餐,我几乎顿顿在这儿吃,省事、实惠又可口。”正在用餐的李先生说。从清晨的粥品小菜到正午的荤素搭配,社区食堂用热腾腾的烟火,解决了独居老人和上班族的就餐困扰,让“舌尖上的便利”触手可及。
闲置锅炉房变身红炉书院,成为居民的“精神粮仓”。社区与新华书店合作,引入5000余本各类书籍,既为大型党建活动提供场地,也撑起了社区老年大学和文化活动阵地。模特、器乐、合唱、剪纸、插花、书法等培训班,吸引500余名学员参与,每周的课程表排得满满当当。“以前退休在家没事干,现在天天来书院上课,既能学技能又能交朋友,日子可充实了。”正在练习书法的赵苗凤说。
如今的铁路大院社区,幼儿园、医院、银行、药店、超市、饭店、理发馆等业态一应俱全,经过整合提升的便民服务功能,让老社区的生活品质节节攀升。
智慧服务+便民摊点
解锁便利新生活
清晨七点半,复兴区先锋路的晨光透过梧桐叶洒向地面,钢二社区便民服务点早已热闹起来。修鞋的缝纫机嗡嗡作响,理发的推子轻快游走,居民们提着菜篮子,在这里开启一天的便利生活。曾经散落路边的小摊小贩,如今有了固定经营阵地,
上一篇:第二十三届广州国际车展开幕
下一篇:和静县文旅资源专场推介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