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精彩
都说人的血脉就像奔流的“生命航道”,而颈动脉就是这条航道上的关键“枢纽”。一旦“枢纽”因为斑块导致淤塞,航道受阻,那么脑卒中,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中风的“风暴”将席卷而来。本期做客节目的嘉宾,不仅将“枢纽”的疏通手术引进国内,更将其加入了中国智慧,把手术时间大幅缩短,让淤塞的生命航道,重新奔涌向前。
嘉/宾/介/绍
INTRODUCTION
曲乐丰,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血管外科创建者及学科带头人,行政主任兼党支部书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血管外科专业首位博士后,德国纽伦堡医院血管外科执业医师,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纽约大学等访问学者。荣获海军军医大学首届“金手术刀奖”、首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奖”、国家卫健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突出贡献专家奖”和“优秀中青年专家奖”。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一类岗位津贴。
4小时到40分钟 中国造新手术范式
颈动脉斑块是造成脑卒中的“幕后杀手”之一,对于重症患者而言,通常需要手术将斑块进行清除。在2007年左右,国内针对性的手术年均才两三百台,而同时期国外的年手术量能达20万例左右,这其中的差距让曲乐丰感到触目惊心。而造成差异的原因,在曲乐丰看来,百姓对该手术技术不知情,该领域医生缺乏针对性训练以及手术耗时普遍过长,都是导致这项技术在当时并不普及。
彼时的曲乐丰是国内少数曾在德国拥有执业资格并拥有大量实操经验的专家,于是他决定将这项技术引进回国,同时进行技术攻坚。他通过优化手术切口,革新血管的剪裁和吻合技术,将原本的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进行了创新改良,原本4小时的手术缩短到了40分钟;更通过全科会诊评估以及围术期精准用药等体系化建设,为患者服下了颗值得信赖的“定心丸”。
医工融合拓新路径 创新守护血脉通畅
虽然曲乐丰改良了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但是仍有一些高龄患者,由于心肺功能差,无法耐受全麻,而传统经股动脉路径的手术,容易引发斑块脱落导致血管梗阻的风险。曲乐丰敏锐地洞察到了这个临床痛点,携手上海本地企业展开医工结合,将“长途作战”改为了“短兵相接”:比如改良支架设计,将网眼编织得更细密,既保证血管撑开的效果又不会让斑块轻易脱落,杜绝了手术隐患。
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主要是针对重度患者,而在中国2亿多颈动脉斑块患者中,有大部分是轻中度患者,他们虽然无需手术但需要长期监测斑块变化,B超检查随访难以实时捕捉斑块的变化,潜藏着病情进展风险。曲乐丰又将目光投向了智能设备,研发了可穿戴超声设备,类似于“创可贴”的设备贴合颈动脉即可实现持续的实时监测。
曲乐丰在血管外科领域的突破和创新远不于此,他还把研究方向瞄准了大众关心的衰老问题。在他的研究下,应对某些血管问题可以有效延缓衰老,真正做到“逆龄”。这又是一项怎样的神奇研究呢?不如在节目中一探究竟吧。
AED健康科普时间
上一篇:缅甸表明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