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日报)
□ 本报记者 浦敏琦
位于无锡高新区的无锡人工智能产业园近日开园,科大讯飞无锡产业加速中心启用。这是无锡人工智能的里程碑时刻,也是无锡高新区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的新实践。
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无锡高新区有坚实的基础。作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其智能传感器产业规模已突破600亿元,拥有传感器设计、制造、封测、芯片模组、系统算法等完备的产业链,MEMS传感器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工信部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区已建成智算中心5个,总算力超1000P,为数据要素转化提供核心支撑。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在这场关乎未来的科技较量中,无锡高新区积极抢占先机,在规划引领、产业链布局、载体支撑、要素配套等领域全面发力,培育出中电海康、灵汐类脑、大族机器人等一批核心企业,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90亿元。今年初,太湖亿芯智算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其作为面向政府、企业以及研究机构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算力平台,将丰富无锡高新区算力产业“朋友圈”。
此次投运的人工智能产业园,是无锡全市首个人工智能方向特色产业园,将围绕多模态大模型、生成式AI、人形机器人等方向,依托无锡市人工智能产业服务平台、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市人工智能场景创新促进中心三大关键载体,打造人工智能产业生态集聚区。
通往“人工智能+”的征程上,工业领域是无锡真正的“主战场”。全市有超8万家工业企业,其中规上企业超8000家,覆盖机械、电子、汽车、高端装备等多个领域,海量的场景为AI深度赋能提供了巨大潜力。基于此,人工智能产业园全新打造了人工智能产业服务平台“犀数工场”。“犀”取自“无锡”,既暗合本土产业根基,也代表了“独角兽”企业的创新基因。
“可以把‘犀数工场’比作一个超市,货品就是适用于不同工业场景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无锡软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江伟介绍,“犀数工场”以“AI赋能无锡智造”为目标,按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产品研发、售后服务等制造场景分类,采取“线上+线下”模式,吸引全国AI企业在平台上展示各自“绝招”,帮助工业企业快速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需要龙头企业带动,科大讯飞正是无锡高新区寻觅已久的合作伙伴。此次,科大讯飞无锡产业加速中心落子人工智能产业园,将携手无锡在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构建和全面赋能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加速布局。中心将通过“导入一批、发展一批、培育一批”三步走策略,计划五年内在无锡高新区汇聚一批人工智能生态企业。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方明介绍,产业加速中心就是一个大的孵化器,科大讯飞通过技术、投资、市场、管理、品牌、政策六个方面,为开发者、创业企业和区域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科大讯飞还将开展多模态大模型及衍生模型的研发,打造重点产业领域标杆应用场景,培育更多本地AI企业,推动技术、产品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