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云南日报
玉溪工业发展历史悠久,从20世纪80年代起逐步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支柱。目前,玉溪市拥有全国41个工业大类中的32个,是全省工业门类较为齐全的州(市)之一,卷烟及配套产业全国领先,钢铁产能居全省第一。“十四五”以来,玉溪市紧紧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市工业化率达36.64%,位居全省第一。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145.5亿元,增速6.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6个百分点,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工业互联网正逐渐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玉溪市率先建成全省唯一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目前已接入企业270余家,注册标识32.58万个,解析量达11.91万次。这一平台不仅打通了企业内部数据流,更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的高效协同,为智能制造等新型工业模式奠定基础。从“制造”迈向“智造”,玉溪工业正以数字之翼腾飞。
科技创新不仅要“开花”,更要“结果”。玉溪市以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5年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09.67亿元,同比增长806%;实施中央和省级科技项目12项,投入资金4.54亿元,推动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特别是在新能源电池、生物医药、有色稀贵金属等领域,部分产品成功打破国外垄断,沃森生物疫苗出口21国,成为玉溪科技“走出去”的亮丽名片。
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玉溪工业结构持续优化,从“一烟独大”迈向“多业并举”。非烟工业占比从2024年的25.48%提升至今年的33.22%,新能源电池产业实现从无到有、全链布局,生物医药、绿色钢铁、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活力不断彰显。科技不仅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更让新兴产业“新枝结硕果”,初步构建起多元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十四五”期间,玉溪市完成玉溪卷烟厂技改、玉昆产能置换等重大项目,恩捷、太标、沃森、赛灵等本土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坤天、丰元、正大、友发等实力企业落地玉溪。玉溪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鼓励企业建设创新平台,培育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目前,全市累计培育企业技术中心115户、高新技术企业241户,高新技术企业中规上工业企业占比达58.09%,有研发机构的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居全省第一。这些企业不仅是技术创新的“排头兵”,更是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实现工业总产值2831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
园区是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科技创新的集聚区。玉溪市通过优化整合开发区,构建“1+9”园区发展新格局,推动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新平、高新区、峨山、易门等园区在钢铁、生物医药、新能源电池、有色稀贵金属等领域形成集群优势。今年1—9月,全市开发区主导产业集中度达59.7%,高于全省4.2个百分点。全市园区亩均营业收入、度电产值等效益指标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科技创新,不仅改变了玉溪工业的面貌,更重塑着其发展逻辑。在创新驱动的浪潮中,玉溪正以科技为笔,书写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记者 杨茜)
责任编辑:罗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