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工人日报)
“如今的竞赛形式更丰富、内容更立体、参与单位更多元。回想第一届,只有3家航海院校、3家航运公司参加。”在不久前落幕的海航技术2024~2025年度机务维修技能比武大赛现场,琼州海峡(海南)轮渡运输有限公司轮机长郑香敏感慨道。
从寥寥几家单位到百花齐放,劳动和技能竞赛在海南已不仅是技能比拼的擂台,更成为凝聚行业力量、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海南省总工会以“建功自贸港”为主线,推动竞赛与自贸港重点项目建设深度融合,助推重大项目落地和重点产业升级。据统计,全省累计组织各类竞赛287场。
顶层设计筑牢竞赛“支撑体系”
12月18日,海南即将迎来全岛封关的关键时刻。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闫希军表示:“要坚持把劳动和技能竞赛作为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抓手,聚焦封关运作准备,以及自贸港产业发展需求和高素质劳动者培养,推动竞赛活动向重点领域拓展、向基层一线延伸。”这一导向,奠定了海南劳动和技能竞赛扎根实践、服务发展的鲜明底色。
在深入推进竞赛工作中,海南省总结合国企改革与班组建设实际,持续创新竞赛机制,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与职工主观能动性,实现企业发展与重点任务双推进。
不久前,中国海油海南分公司工会主办的“扎根自贸港·挺进深远海”劳动和技能竞赛中,创新推出工程建设、钻完井、勘探开发“三赛道并联竞赛”模式,打破部门壁垒,形成跨单位协作合力。同时推行“揭榜挂帅”机制,集中资源攻坚关键技术瓶颈,完成深水水下流动保障等三项国内首创成果,《“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开发工程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24年海南省民航飞行员职业技能竞赛暨海航航空集团邀请赛,以“提升民航安全技能、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为目标,通过政策支持与资源协调,组建由12名空客机型和8名波音机型飞行检查员构成的裁判团队,确保竞赛标准与行业规范无缝对接。
据悉,海南省总以主题竞赛为牵引,联合30余家省直部门、中央驻琼单位、19个市县政府及20余家重点企业,每年举办省级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百余项,带动全省各行业广泛开展专业比武、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在自贸港封关运作的关键阶段,全方位、全领域的竞赛体系有力支撑地方高质量发展。
精准聚焦赋能重点“战略领域”
近年来,海南劳动和技能竞赛始终围绕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核电建设重点项目、自贸港重点工程等重大战略部署,聚焦制造强国、科技创新与“卡脖子”技术攻关,在关键领域精准发力。
今年,海口市总工会举办以“争当‘六个之城’建设主力,实干助力封关运作大局”为主题的2025年“工会杯”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聚焦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制药工艺、应急管理、热带农业、非遗手作等七大领域,覆盖职工上万人;三亚市总工会持续深入开展“技能自贸港”活动,覆盖新兴产业、物流、旅游酒店等多个重点领域,形成了具有三亚特色的技能竞赛经验。
在海南省住建与公路建设行业,围绕186个自贸港重点项目,广泛开展以“七比一创”(比党建引领、比工程进度、比工程质量、比安全生产、比科学管理、比技术创新、比文明施工、创优质工程)为核心的劳动竞赛,全省33家公路建设企业积极参与。其中,中交海洋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将竞赛活动纳入项目管理考核重点内容和工程建设整体工作规划,列入日常重点督办事项。
近年来,海南全省职工共实现技术革新7000项,提出合理化建议8.2万余件,完成发明创造3300项,获得专利1800项,劳动和技能竞赛成为推动技术进步的“催化剂”。
选树先进打造竞赛品牌
近年来,海南在重大项目中培养人才,在竞赛一线选树先进,涌现出一批技艺精湛、示范作用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同步加强工匠人才培育,推进“技能培训超市”建设,构建共享型技能培训模式,探索海南特色工匠学院建设路径,推动产业工人由“工”变“匠”。目前全省已命名14家工匠学院(其中省级8家、市县级6家),1家入选全国百家重点建设工匠学院名单。
海南省总通过与各市县总工会举办“建功自贸港·劳动筑梦想”为主题的省级“旅游酒店”“咖啡烘焙”“凤梨种植加工”等系列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打造竞赛活动“一市县一品牌”。其中,海南凤梨产业在竞赛的促进下,相关技术标准和产品标准不断完善、种植规模连年持续扩大,已形成年产值25亿元的本土重要热带农业龙头产品,吸纳劳动力5万余人。
此外,围绕提升职工技能与创新能力,海南省总广泛开展群众性、常态化的岗位练兵活动,引导职工在干中学、在学中练。近年来,海南全省共有1.2万家单位开展岗位练兵,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生态。
上一篇:“十四五”以来新建国家基准3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