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何可
玩具是孩子成长中的“亲密伙伴”,更是其认识世界,学习规则,激发想象力的“第一本教科书”。近年来,我国玩具产业规模不断提升,产品种类日益丰富,产品质量长期处于较高的安全水平,但一些不符合标准,产品质量存在较大隐患的劣质玩具出现,也给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负面影响。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GB 6675.1至GB 6675.4《玩具安全》4项修订后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对玩具产品质量安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了全面升级。据了解,此次系列标准为第3次修订,在充分调研我国玩具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并对标ISO、欧盟等国际标准的基础上,提升了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约束力和适用性。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有220多项与儿童相关的国家标准,其中强制性国家标准45项,涵盖儿童日常生活、玩具文具、运动健康、交通出行等方面,为守护广大儿童健康安全提供全方位标准保障。
据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二级巡视员蔡彬介绍,强制性国家标准具有刚性约束力,是守护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基石。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一直高度重视玩具等儿童用品领域国家标准建设,近年来批准发布了童鞋、儿童用纸品、儿童家具、儿童安全座椅、玩具安全等19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以及96项配套推荐性国家标准,针对特定元素、增塑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化学物质超标,可能产生的磕碰、滑落、刺伤等物理机械损伤风险,以及消防安全、电气安全、功能性能等作出严格规范。
“新修订发布的4项玩具安全国家标准,质量要求更高了,相当于以前60分是及格线,现在提升到90分才算合格。”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表示,新修订的标准在防范健康损害、机械物理安全、防火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大幅提升对玩具产品中化学类有害物质的覆盖类别,解决小朋友放入嘴里、污染手臂、伤害身体等问题。
近年来,“捏捏乐”“水晶泥”等网红玩具含有有害物质,对儿童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的相关报道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研究发现,出问题的玩具多存在“三无”“未取得CCC认证证书”“不符合GB 6675系列强制性国家标准”等情况。针对这些问题,新发布的系列标准作出回应,对网红玩具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进行了优化完善。如甲醛限量方面,规定36个月以下婴童的玩具产品重点材质甲醛限量值应小于等于30mg/kg;TVOC(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限量方面,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玩具产品TVOC释放量限量值指标,应小于等于0.5mg/m3,填补了国内外玩具标准在该项指标的空白。
蔡彬指出,上一版《玩具安全》系列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以来,在保障玩具质量安全、规范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玩具中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新的安全风险问题逐步显现,亟需升级标准中的技术要求,从严防范安全风险。此次发布的新版标准,通过加严化学物质、物理机械安全及消防安全要求,从技术源头有效防控安全风险;同时,以关键技术指标升级为牵引,引导企业优化生产工艺、强化质量管控,推动行业加速技术创新与产品迭代。
“新标准发布实施后,相信,一些‘网红’玩具将从‘只顾一时好玩’的‘差等生’,被改造成为‘安全好玩又可靠’的‘优等生’。”何亚琼说。
上一篇:强化标准研制 彰显央企担当